假艺术节出品制作的独立文化播客,内容主要围绕展览、戏剧、表演和现场艺术展开。偶尔也读书,不求甚解。每期播客配套的补充图文索引,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道听途说」是 Apple Podcasts 2019年度最佳播客之一。
播客官网: fakefestival.org
新浪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微信公众平台: 假艺术节
小红书号: fakefestival
主题音乐 © 孙大肆
联络邮箱: info@fakefestival.org
php/* */ ?>
假艺术节出品制作的独立文化播客,内容主要围绕展览、戏剧、表演和现场艺术展开。偶尔也读书,不求甚解。每期播客配套的补充图文索引,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道听途说」是 Apple Podcasts 2019年度最佳播客之一。
播客官网: fakefestival.org
新浪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微信公众平台: 假艺术节
小红书号: fakefestival
主题音乐 © 孙大肆
联络邮箱: info@fakefestival.org
Copyright: © 假艺术节
一年一度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我又可以尽情穿梭电影院,在和第一世界之外的苦难某种程度上绝缘的荷兰都市,多了解一些遥远、真实、多元的人类文明。本期「道听途说」跟听友们分享刚刚过去的这届影展期间的观影记录。
-
主播:橘子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xhs: OrangeElephant (fakefestival)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的嘉宾是目前居住在荷兰的艺术家秦畅。她在物品包裹的记忆罅隙穿梭,试图从遗落的材料和偶然拾得的物件中捕捉构想未来的碎片。秦畅的作品如同时间迷宫,在叙事的迷雾里,唤醒我们对真相的迟疑,以及对当下的深度感知。幸运的话,以观看为契机,便能找到另一种故事的开端,那也是废弃之物的复苏与反击。
-
主播:橘子 Orange
特邀嘉宾:秦畅 michellechangqin.com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xhs: OrangeElephant (fakefestival)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的嘉宾是跨越中荷两国文化背景生活与工作的艺术家郝可欣。可欣在北京长大,现居海牙。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从美术馆到音乐节、从课堂到俱乐部,她将体操、说唱、舞蹈游戏、吃播等大众形式融入现场演出,试图在充满乐趣和集体氛围的体验中,打破沉重的叙事框架,重新用身体的语言来阅读历史。
-
主播:橘子 Orange
特邀嘉宾:郝可欣 howkexin.com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xhs: OrangeElephant (fakefestival)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东渐西行,行动或不响,反表演还是后现代 —— 这些听起来观念化的选择,实际关乎每场演出背后的思考和态度。剧场中,微小的感动如细流般涌动,决定性的邂逅在不经意间发生,正是这些瞬间让我们在无声处见证生活。剧场是情感的放大器,也是生活的回音壁。
本期「道听途说」特别邀请上海 YOUNG 剧场的节目总监包含女士,与我们一同探讨如何通过精心策划的节目单,捕捉时代脉搏,回应社会现实,穿越美学景观与理念山谷。
-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包含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在阿姆斯特丹听了一场讲座,题为 Who’s afraid of art? The silencing of European artists.
深受启发,回到家即兴录制了这期节目,也算帮自己理清一些思绪。欧陆集体右转的文化政策一浪高过一浪的“碾压”背后,越来越多(极)右翼政客试图压制艺术家创作和艺术机构发声的企图早已昭然若揭。当我们望向东欧,看到斯洛伐克正在经历的一切,是否能得到更多启示?
面对灰暗的当下和可能更加令人沮丧的未来,我们不得不反思艺术的公共角色。当大量文化机构迫于内外压力失去自主性,艺术家被迫应对资金削减、项目取消甚至是声誉抹黑,文化界是否还能找到新的路径,保持独立与自省?斯洛伐克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放眼整个欧陆,尤其是基础资源更为优渥的西欧,艺术自由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干扰。在右翼势力全方位的夹击之下,艺术创作者究竟该如何回应?
-
主播: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Toi Toi Toi 是「呸呸呸」的意思。
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讲这句话意味着把晦气赶走。对主创们来说,也算演出前带点迷信的祝福。
「道听途说」开设的同名短播客小单元,以欧陆为圆心,记录主播在剧场内外的经历与观察。节目中的即时思绪,也许会相对懒散。除了与听友们分享之外,也借此机会为自己留存部分新意和旧梦。
-
I Want Absolute Beauty 是 Ivo van Hove 接任鲁尔三年展艺术总监之后的亮相作品,由他本人执导。编舞部分由风头正劲的马赛国家芭蕾舞团驻场编舞组合 (LA)HORDE 操刀。站在舞台中央的演员是德国相当耀眼的女演员 Sandra Hüller。至于音乐的部分,则全部来自 PJ Harvey 的过往唱片。
“我们将跟随主人公尝试成为真正的自己,挑战社会对她的角色和期望。她在各种相遇、各种关系和各种城市中穿梭,重塑自我。” 节目册里浓缩的简介,究竟有没有通过舞台上的演出完美传递?Ivo van Hove 把 PJ Harvey 的歌次序打乱再重组,究竟想要重塑谁的“自我”?
去鲁尔三年展看戏,其实原本不在今年夏天的节展计划之中。移居荷兰三年多,对戏剧和表演艺术的理解,产生了诸多变化。尽管细数依然欣赏了佳作若干,也留下了厚厚一叠日记和写给自己看的小纸片。但是,对行业的滤镜消失之后,很难被刺鼻的权力关系说服,很难被滞后悬浮的空谈蛊惑。因此也很难再提起兴致,分出时间,去记录那些过眼云烟般的小题大做。
但话说回来,有机会听 Sandra Hüller 唱演 PJ Harvey 的歌,怎么可以错过呢!
-
主播: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托马斯·萨拉蒙原来是斯洛文尼亚人,到了萨格勒布以后才知道。十多年前课件里以脚注形式出现的行为艺术家,至今还在笔耕不辍地写诗,这也是不去萨格勒布不会知晓的事情。
不知道怎么记录,也不知道播客录了些什么,甚至不太想写这段前言。许多激进的实验,或许早已消失在东西边极其不平衡的文化光谱之中。但是,也有些一见如故的倔强和拒绝,在自由的幻影之下持续焕发生命力,一直涌动,一直蓬勃。
-
主播: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OrangeElephantSalmon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Toi Toi Toi 是「呸呸呸」的意思。
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讲这句话意味着把晦气赶走。对主创们来说,也算有点迷信的祝福。
「道听途说」开设的同名短播客小单元,以欧陆剧场为圆心,记录主播在剧场内外的经历与观察。节目中的即时思绪,也许会相对懒散。除了与听友们分享之外,也借此机会为自己留存部分新意和旧梦。
-
荷兰焦点剧场创作者德里斯·范霍文 Dries Verhoeven 新作《亲爱的挚友》Dear beloved friend 上周在 ITA 完成首演。舞台上只有一张投影屏幕,画面里,是拉各斯当地名团 Kininso Koncepts 在 Nollywood 棚内即时拍摄的现场电影。
电影中穿插了排演、舞蹈和独白等各种剧场性极强的表达,也有不少逃离于传统电影和剧场框架之外,令人无比迷惑,似是而非的即兴成分,像是一场与眼前的精致格格不入的陋室派对。散文般的旁白作为预先录制好的画外音同步呈现,内容一针见血,直指颓废虚伪的人群对远方苦难的选择性关切。观众在金碧辉煌的剧场中,通过实时传输的信号观看另一种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的,近乎破碎景观式的社会现实。
非洲极速增长的人口以及难民潮阴影下欧陆中心主义视角的未来焦虑,是起初艺术家动身前往尼日利亚做调研的原因。但是随着研究和创作过程的推进,他逐渐发现西方的保守灵魂在拉各斯前瞻性思维的冲撞之下,显得无比傲慢和狭隘。
当精力充沛的非洲不再只是投机者榨取劳力和资源的“乐土”,当欧陆白人在断裂的全球化进程中不再拥有绝对特权,“香槟”左派凝视远方的条件是否早已崩塌?末世世界观的容身之处在哪里?
-
主播: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剧场是什么?
剧场是弱点和缺失,
剧场是崇高的讽刺。
剧场来自无法接通的过去,
剧场指向混沌不明的未来。
剧场是孤单的电子锅,
剧场是但丁的地狱,
剧场里的暴君被磨成浆糊,
剧场是小丑们怀疑存在的条件。
剧场里的“政治正确”虚无做作,
剧场里的文化焦虑随处可见。
剧场是无法平息争议的场所。
剧场是避风港,
剧场是最后的堡垒。
终于找回了泡在剧场里的日子。本期「道听途说」,主播与嘉宾吴女士共同回顾一段时间以来以荷兰为圆心的欧陆剧场观察笔记。除了离开文本的剧场,无法归类的表演之外,我们试图通过作品讨论人与人信仰体系之间的严重对立,关注自主性话语的劫持和操纵。同质化表达和单文化主义盛行的前提下,当代剧场如何回应眼前的困惑和迷惘?基于档案和文献的新作层出不穷,以研究为起点的作品是否能激活一个更具批判性的语境和讨论空间?
-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吴凡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书读小半,伊利亚·伊里奇·奥勃洛莫夫依然没有离开他的床。自然界庄严静止,奥勃洛莫夫持续酣睡。诗意的思想热切发光,奥勃洛莫夫漠然颓废。他是19世纪没落的无为贵族,也是世界文学史中数一数二的懒惰冠军。他是存在主义式的“沙发土豆”,也是时代中高举“多余人”旗帜的闲散人士。列宁借奥勃洛莫夫影射抨击效率低下的官僚作风,杜勃罗留波夫则认为“奥勃洛莫夫性格”是拆解俄国怠惰民族性的关键,至于原著作者冈察洛夫本人却对奥勃洛莫夫的诚实、正直和极端理想主义饱含怜悯。
浮士德无休止努力,奥勃洛莫夫无限期躺卧。他害怕改变,又对美丽新世界保持虚无期待。如此生活,究竟是暴力的讽刺?还是温柔的抵抗?重读《奥勃洛莫夫》的过程中,萌生了制作「道听途说」播客音乐类子单元 Oblomov Session 的念头。奥勃洛莫夫的形象从小说中来,却不止于小说。他活在过去,时不时望向未来。我们环顾四周,奥勃洛莫夫似乎无处不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时空交错的某个节点,他在听怎样的音乐?想起奥勃洛莫夫的时候,你耳边飘过了什么旋律?
-
本期歌单
-
歌单收听:
https://open.spotify.com/playlist/3qJNHCvbHI9RSnTqLe7EBh?si=0bc3a625d293405b
-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方舟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 Carlo Rovelli 相信时间参差不齐。比如,两块怀表在同一水平面,时间几乎以相同的速度流逝。但当我们把一块怀表放在高处,另一块怀表放到低处,时间不再一致。高处的时间走得更快,低处的时间过得更慢。换言之,时间的流速不同。时间作为一个虚构的度量衡,的确能够有效洞察物质变化的进度,但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时间真的存在吗?
时隔十五个月后更新的本期「道听途说」,主播邀请良师益友,卓纳画廊香港空间资深总监许宇 Leo Xu 讨论不稳定的系统中令人困惑的时间。穿梭于激进当代性日益消退的艺术世界,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地缘语境中认清自己立场与局限?在信息依然不太对称的前提之下,我们如何拒绝追求“速溶咖啡式”的成功?文化修正主义裹挟的去全球化话语争夺正在变得愈发离奇,我们怎样拆解和抵御过程中伴随艺术权力而来的虚妄?以时间为线索,我们又如何回应外部和属于自身的危机?问题如水波般无序扑涌,在割裂的现实和消失的浪潮中,我们能否收获新的启示,进而面对未来更为复杂的,智识层面的挑战?
特别说明:本期播客的封面图是嘉宾的绘画作品,题为《害怕时间的物理学家》。顺祝各位听友,新年平安,进步。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七期 (新年特别节目).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许宇 Leo Xu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Toi Toi Toi 是「呸呸呸」的意思。
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讲这句话意味着把晦气赶走。对主创们来说,也是种有点迷信的祝福。
「道听途说」即日开设的同名短播客小单元,将以欧陆剧场为圆心,记录主播重返第一现场后的经历与观察。节目中的即时思绪,也许会相对懒散,除了分享之外,更想为自己留存一丝新意和旧梦。
-
比利时新生代焦点编舞杨·马腾斯全新作品 any attempt will end in crushed bodies and shattered bones 巧借当代政治语汇中极具煽动性的语言,以舞蹈和剧场为载体,讨论常态化修辞暴力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也透过作品,重新审视抵御暴力,找寻共鸣的可能和途径。
舞台上17名年龄在15至68岁之间的表演者在民主化的空间中形成一幅和而不同的画卷。他们通过充满个性和张力的身体语言,在时而稍显静止,时而挑战极限的节奏中,演绎着浪漫的相聚和残酷的抵抗。他们在抵抗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不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逆流而上,就一定会粉身碎骨吗?作为观众,我们是否可以在眼前这个灵活多变的集体里,找到自己,并且看到相对乐观的结局?
从 Ali Smith 的引文,到 Kae Tempest 的配乐,杨·马腾斯用这场别开生面的“集体舞”,对不妥协的公民意志,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歌颂。
-
主播: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与艺术家陈维的对话围绕着他在昊美术馆(上海)的个展「Good Night」展开。在他的作品里,夜晚通过镜头的不断捕捉、重访、截取和再造,呈现出另一种别样的真实。画面中不太常见的城市面貌,连接着现实生活中不断拓展的城市边缘。情境之外的经历,或许与艺术家相对频繁的工作室“迁徙史”有关,又或许是隐匿于喧嚣现代化过程中不易为人察觉的“故事的另一面”。
陈维的创作,聚焦个体,也关注群像。空间和时间此消彼长,自我和群体的互相拉扯,在他极具个人风格的摄影语言中,不言而喻地存在着。正如艺术家在对话中提到的那样,有好多问题需要讨论,而作品也许是桥梁。
本期节目是「道听途说」艺术家对谈系列栏目「Untitled·无定义」的第二集。借由与创作者的直接对话,我们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究未见之处,将讨论拉回艺术实践本身,强调艺术创作与艺术家自身文化脉络之外现实世界的上下文关系,并运用相对通俗的思维方式关注文化传统的前进与更迭。这个系列中,我们想要提出的核心问题,用格罗伊斯的话来说,就是艺术为什么必须充满生命力,“生机勃发”到底意味着什么?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六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陈维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此时此刻讨论剧场,似乎依旧绕不开尚未平息的新冠疫情。共享空间的缺失、观演关系的改变、创作风险的加剧,在过去这段日子里时刻困扰着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机构,更是为戏剧与表演艺术领域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邀请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剧团 (以下简称ITA) 的创意总监 Wouter van Ransbeek,共同探讨特殊时期剧场管理工作中的“不变”与“万变”。
如果说剧场的本质包含了一种公共的、现场的、即时且有形的参与,那么如何将类似的体验数字化已然成为艺术家和相关行业工作者的必修课。作为荷兰乃至欧陆首屈一指的当代剧团,ITA 结合过往制作视听剧场作品的经验,在直播演出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尝试呈现不完全依附于物理演出空间的在线戏剧项目 ITALive。
ITALive 的出现,将剧场直播与戏剧影像之间的暧昧关系挑明。即时演出在数组摄影机的二次“裁剪”与“编排”之下,通过现代科技,焕发全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各地观众也得以通过眼前的屏幕与彼此接通,隔着时差,一起观看与思考。
疫情过后,剧场何去何从?巡演方式是否会产生根本性变化?戏剧是否还能作为方法有效重塑人群之间的关系?剧场里是否还有时代精神可循?答案或许早已浮现在我们眼前。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五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Wouter van Ransbeek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应2021画廊周北京之邀,本期「道听途说」尝试通过与两位资深嘉宾的对话,讨论当今艺术市场的核心问题之一 ── 「收藏」。
在音乐领域成绩斐然的姚谦,用他细腻隽永的歌词,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乐迷的青春。与此同时,他也拥有非凡的艺术品味与鉴赏能力。作为一名低调的艺术收藏家,姚谦认为以阅读为线索了解和讨论艺术至关重要。视觉经验的直白与透彻,不仅可以连通多面貌的历史与人群,也为他带来了诸多思考与感悟。
画廊周北京的总监王一妃则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为听友们细心介绍了介于双年展与博览会之间的「画廊周模式」。在她看来,无论是艺术收藏,还是艺术内容的生产,都应该扎根本土,讲究在地性。或许只有通过不停的观看、阅读和自省,人们才能真正走近艺术。
抛开财富密码和金融游戏不谈,艺术收藏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乐趣和门道又在哪里?听完节目,可能会获得一些你想要的答案。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四期.
本期「道听途说」,是主播这段时间“爆肝”沉浸音频社交平台的结果。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巧遇“丐帮”,或许也不至于那么沉迷。事实上,沿着“扮演”和“即兴行为”这两条线摸索,个体在这个知名不具的社交平台上的自我呈现不仅缤纷有趣,还特别布莱希特!
有趣的灵魂借假扮他人之姿,欢乐讽刺和糊弄平台上真假难辨的“高等华人”和专业词汇满嘴跑的“财富自由圈”,配合默契,机智可爱。回过神来,依然觉得特别奇妙。真实人类世界里的盲从与自负,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时刻,竟然变得一目了然。
多年前,居伊·德波曾指出景观是人们自始至终相互联系的主导模式,而这种景观可以被看作少数人演出而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如今,当追名逐利的生命游戏将周遭细节都异化成“景观”时,在社交媒体上坦诚表达的空间还有多少?也许,焦虑和“内卷”之外,我们还是应该为毫无目的的松散人群聚集感到欢欣鼓舞,为那些没心没肺的吵闹和肆意的玩笑,保留一份不被打扰的快乐。
*友情提示:本集幽默感门槛较高,如有冒犯,纯属意外。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三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录梦白Aising, jcak, Kosmos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开始讨论何为专业的表演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讨论训练、讨论分析、讨论知觉、讨论理性、讨论感性、讨论过程、讨论真实、讨论怎样成为角色、讨论如何持之以恒地保持专注......
开始判断何为专业的表演之前,或许我们应该先抵御流量、抛弃做作、警惕娱乐、拒绝模式、直面弊病、阻止单调、反对动摇、怀疑强制的情绪输出、坚信下意识的表达并非随机 ......
本期「道听途说」,主播邀请椎•剧场艺术总监、创办人,曾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任教二十余年的李芊澎女士跨时区连线,共同探讨看似轻巧却悬而未决的问题 —— 表演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好的表演?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二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李芊澎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姗姗来迟的第四期 Bonus Track,主播邀请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历史、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博士后学者吴凡女士共同探讨何为线上剧场。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在文化领域最为显著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它彻底摧毁了戏剧赖以生存的传统场域。于是,长期在数字化进程中处于弱势的戏剧和表演艺术,不得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重新摸索线上剧场的种种可能。过程可谓战战兢兢,跌跌撞撞。
然而,原本存在于实体剧场空间内的演出真的可以百分百数字化吗?遭遇屏幕的“降维打击”后,鲜明杰出的作品该如何排演?面向未来,在条件缺失,观演关系改变的前提之下,线上戏剧创作是否还能找到脱离于替代品属性的新立场与新方法?
本期节目录制于阿姆斯特丹国际剧团 Internationaal Theater Amsterdam 经典代表作《战争之王》Kings of War 稍早之前完成的线上演出之后。伊沃·凡·霍夫 Ivo van Hove 这部马拉松作品将他擅长的剧场电影语言再次透过质感和视角相当精湛的实时影像进行了一番重现。只是,在眼睛与舞台之间加了屏幕和摄影机的剧场,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剧场吗?
-
「道听途说」播客 Bonus Track.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吴凡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2021年首期「道听途说」的对谈嘉宾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杨福东。杨福东的作品以极具个人风格的东方古典意蕴与先锋移动影像观念闻名。在近年来的创作中,他面向影像创作本身的定义、观看的边界、媒介与叙事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挑战。以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意会”为一脉核心,艺术家从历史文化的剖面深化和再创造,持续探讨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
与杨福东的对话从他近期的个展《无限的山峰》开启。这场影像、绘画、摄影和多媒体装置等媒介兼容并蓄的展览,宛若一件在空间中无限延展的整体艺术作品,用多重视角构筑着辽阔且充满想象力的叙事结构,在意象中穿梭的同时,并不着急为观者提供确切释义。
类似意会的气息在杨福东过往创作中同样有迹可循。无论是讨论知识分子与普通生活之间暧昧疏离的《陌生天堂》,还是描摹乌托邦式理想生活的《竹林七贤》,或是纪实感十分强烈的《雀村往东》,都在流动的视觉语言中,埋藏了不少若隐若现,不可言传的人文精神须知和追求。
这期播客节目的上线,也开启了「道听途说」全新的艺术家对谈系列子栏目「Untitled·无定义」。借由与创作者的直接对话,我们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探寻未见之处,将讨论拉回艺术实践本身,强调艺术创作与艺术家自身文化脉络之外现实世界的上下文关系,并运用相对通俗的思维方式关注文化传统的更迭。系列中,我们想要提出的核心问题,用格罗伊斯的话来说,就是艺术为什么必须充满生命力,“生机勃发”到底意味着什么?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一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杨福东
主题插画:大港 DaGang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国际巡演几乎戛然而止。这个时候去观察国内戏剧行业的发展状况其实视野相对比较清晰。没有引进项目之后的中国剧场,还剩下些什么?中国剧场的发展,是否对外来的资源有着过度的“依赖”?这种依赖,是否必要?
剧场空间接连拔地而起,然后呢?我们身边的剧场,有性格吗?性格为何特别重要?在原创作品数量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如何策划和制作节目,才能不做同质化的表达?我们为何要区分生产型剧场和“接单型”剧场?持续发问之后,你是否依然相信中国剧场充满无穷能量?在剧场这个最有可能创造各种特殊性的空间里,为什么普遍的平庸和守旧依然存在?
2020结束前,「道听途说」邀请北京中间剧场艺术总监满顶,进行了一番不设限的畅谈。
*如有刺痛,纯属巧合。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十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满顶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理想世界,戏剧不只属于剧场,表演项目也不应该成为美术馆的附庸。本期「道听途说」邀请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表演项目策展人张渊,共同探讨跨越剧场和美术馆的表演。黑盒子和白立方之间的灰色区域,充满无限可能的同时,也拒绝被传统的策展逻辑定义。健全机制的缺席,使得本土表演艺术领域内的独立创作步履维艰。也正因如此,张渊的日常工作才显得特殊与珍贵。
然而,眼前的困境绝不仅仅是原创作品的质量参差问题。宏观来看,身在亚洲的我们,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对等的主体性叙述方式?在民营资本的支持之下,中国的独立创作者是否能从另一种扶持模式中突围?新冠之后,国际交流是否更为必要?如果说眼前行业的长期停滞是结果,那么造成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话不能提供确切答案,但理出了一些难得的线索。
*特别说明:音频背景有车水马龙声,望听友们多多包涵。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九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张渊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一期在不知不觉的滞后中“逾期”的播客,一期自己都会“忍不住转身”反复重播的节目。「道听途说」与北京中间美术馆主题展览「忍不住转身」策展团队的对话,敬请收听。
北京中间美术馆的主题展览「忍不住转身」关注了较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通过创作转身回看过去、回看一段历史的这一动作,观察这种有意或无意的转向的潜能。展览作品转向的历史充满了不确定和弹性,这种转向本身的意图和目标也大多是隐晦的,甚至是混沌而直觉的。这些方向、立场、目的多元又含混的转身促使策展团队进一步提问,是否可以将这种“转身”看作对私密的内在记忆的响应,或者对当下历史意识消散、事实遭异化的质疑和抵抗?当我们跟着这些作品一并转身,反思对解读历史的预设,或许会更有意识地选择落脚点,更自觉地转身,又或倒着走,再或跑回去。但总之,我们忍不住。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八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黄文珑、钱梦妮、孙杲睿、张植蕙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本期大来宾是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的资深总监许宇 Leo Xu。熟悉艺术世界的朋友们或许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加入卓纳画廊前,Leo 曾携自己的同名画廊 Leo Xu Projects,以上海为圆心,开辟了一片天地,为中国当代艺术图景书写过自信扎实的注解,至今回响依旧。
坐标转移到香港之后,Leo 的职业生涯进入了一条视野更为开阔,也相应更加高速的“赛道”。作为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艺术管理者,面对眼前看似停滞了的“旧世界”,他有哪些层次分明的理性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反思回望至今为止的职业生涯,他如何在情绪的波峰波谷间不断尝试与校正?不太热血的漫画故事《排球少年!!》又是怎样在这段时间,隐喻般地与他的工作与生活产生联系?
与 Leo 的对话始于盛夏,过程中反复在脑海中出现的形象是一个地球仪。地球仪上,世界在方寸之间点线成面,文化艺术范畴内那些精密完善的机器,无形地存在于这些线条之中。从个体的层面来看,对地缘关系的构筑方式了解地越透彻,就越清晰自己在其中所处的位置,也越能在全球串联的过程中做出及时的反应、传递必要的声音。此时此刻,如果手中再握有一面棱镜,那就再好不过了。对 Leo 来说,那面棱镜,或许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壤。
友情提示:节目时长约为140分钟,不分上下集,也没有冗余的停顿。远程连线录制的关系,音质称不上完美,收听可能需要一些耐心。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七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许宇 Leo Xu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有存在的目的,他把这种目的称为 telos。事实上,telos 也意味着"端点"、"目标"、"意图"。如果把它应用到一个更具体、更微观的语境中,那么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界,每个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的 telos,不仅为认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个体获取知识以及过程中所持有的信念提供了参考。
本期节目嘉宾周安迪的出版工作室,就叫 Telos (梯)。梯出版工作室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周安迪却早以书籍设计师和翻译的身份在图书出版业中默默前进了许久。在工作室新书《社会学之思》《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和《卡利普索》相继与读者见面之际,「道听途说」希望通过这期节目,与嘉宾探讨读书做书的乐趣和讲究,以及出版的“终极”目的。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六期.
主播:Orange
特邀嘉宾:周安迪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Bonus Track,由播客听友俱乐部 The Bounty Club 的部分成员共同录制完成。
应对 COVID-19 的预防措施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勤洗手、戴口罩、不要主持或参加大型聚会,这些建议,相信自律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们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内部,关注病毒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但与此同时,社交距离带来的影响也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暂时的隔离是否会在疫情过去之后让人们分散成更为孤立的群体?对公共空间的焦虑和怀疑又该如何消解?我们如何共同恢复和重建一个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社会环境?这些问题都不能用三言两语解释完全。
这集节目希望通过听友们自选的关键词,以及一段围绕关键词展开的叙述,串一段属于「道听途说」的集体思考。常常把这个小小的听友俱乐部和收听节目的大家,当作松散的“在线社区”。这个社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我们一起来回答。
特别说明:音频剪辑完成于两周前。回放的时候,不难发现眼前的当下转瞬便成为过去,而与彼此之间物理距离遥远的我们,无论如何都不曾离开过人群。
-
「道听途说」播客 Bonus Track.
主播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新冠疫情的爆发,好似一剂“大梦初醒针”,击碎了几乎所有残存的乐观。时而百感交集,时而三心二意,大概就是自己这段时间的状态。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灾祸之中的焦虑心碎,没有人能视而不见,也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本期「道听途说」更像是一个人的碎碎念。注意力很难集中的日子里,无法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情绪成了难解的困扰。于是顺水推舟般选择在碎片信息中“遨游”。虽然效率低下,但也算是略有所得。
节目中提到的这些书籍、戏剧、网站、游戏和艺术现场,组成了一份临时的疗愈清单,也为自己建立起了情绪上的屏障。至于录制的过程,多少帮助恢复了一丝表达的欲望。此刻多谈文化艺术的无力飘渺没有意义,毕竟重塑精神世界韧性的道路,并不唯一。
人类的记忆是非常奇妙的东西,语言也是。如何观察和记录这些天的愤怒、无奈、困惑、沮丧和悲伤?未来如何面对这道集体的伤疤?一起想想吧 ......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五期.
主播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第二季「道听途说」的首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相识不久的好友孙大肆,畅聊了一番独立音乐人的工作日常与个中甘苦。我们与大肆相识于2019年外滩美术馆 Highlight 展演期间的「岛屿酒吧」项目,彼时沉迷在「收工电台」中的两位主播对嘉宾的职业生涯一无所知。
这份因无知而存在的神秘感在听过大肆的音乐之后就烟消云散了。事实上,大肆的创作很难被归类。用 Meg 的话来讲,好似“带电的民谣”。那些盎然的吟唱,配上诗意的歌词和偶然出现的自然声,温柔又坚定。有点淡淡的怀旧和感伤,又带着一种在万家灯火中穿行的倔强。
习惯收听节目的朋友们也许早已了解,两位主播自认“音痴”。然而尽管这样,我们(主要是橘子)还是在本期节目中与嘉宾一起,试唱了她即将发行新专辑中的同名歌曲《不要怕船小》(里面开头的一段童谣《摇船》)。
「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用力啊用力,摇啊摇啊摇。摇过了前村,穿过大石桥,摇出了海口游海岛。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用力啊用力,摇啊摇啊摇。」
我们中国人,节日感蛮强。过完了元旦,即将迎来农历新年。祝大家鼠年进步的同时,也很想借大肆的创作给各位听节目的伙伴打个气,未来的每一天,别怕船小,也别怕浪头高。加油!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四期.
嘉宾 孙大肆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假艺术节独立播客项目「道听途说」一周年之际,两位主播录制了特别版年终总结大会,细数过去三百多天时间里录制的十七期节目。与此同时,我们也决定效仿不少领域内成功的内容创作者,尝试推出赞助型听友俱乐部 The Bounty Club,感兴趣的朋友们请留意补充图文索引中的加入方式。
「道听途说」是两位主播舒适区之外的尝试,我们不善言辞,平日里也没有那么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连回顾这件事都会觉得有些做作。如果说舒适区是那个让人保持自我幻想的地方,那么这档播客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像是间歇思考之后意外得到的礼物。
尽管声音不够完美,剪辑没那么无瑕,但细想之前的节目似乎没什么内容上的遗憾。我们对每句说的话负责,也尊重彼此表达的每个观点(以及脱口而出的那些“无用”信息)。更重要的是,我们感激和珍惜每位愿意留出时间参与「道听途说」录制的嘉宾。说实话,大家一起用声音填充空气里的缝隙,感觉十分美妙。
最后,想引用一段雅克·德里达,提醒自己,接下来的三百多天,继续冷静,持续思考。
「不要总体化、不要简单化、不要阻挡他的步伐、不要使轨迹凝固不变、不要追求某种优势、不要抹杀事物也不要抹平,尤其不要做自私的打算、不要据为己有或重新据为己有(即使是通过那种名为拒绝而实为打算借此达到重新据为己有之目的的悖论形式),不要占用过去和现在从来都不可能据为己有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千张面孔......」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三期.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共同讨论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划时代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时隔35年之后出版的续集 The Testaments. 这本小说同时也是2019布克文学奖的得奖作品之一。
The Testaments 一方面从三个不同的叙事角度细致解构了极权基列国的瓦解过程,另一方面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为故事赋予了层次和希望。
如果说在《使女的故事》中,女性角色受到的压迫令人喘不过气,那么在 The Testaments 中,女性则在仇视、等级森严和残忍无爱的社会系统中找到了联结的方式。在一切都看似分崩离析的荒芜世界中,环境持续恶化、资源极其匮乏、经济濒临崩盘,每个人都要被迫接受自己的身份,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坚持的信仰“多跑一英里”......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二期.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邀请了现居上海的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张营营女士,与听友们分享她在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的获选方案「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进的艺术工具」。
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的“青年策展人计划”创立于2014年,至今已助力三十余位华裔年轻策展人实现了十四场展览。他们在电厂的实践,拓展了策展的视野,让观众认识了更多中国年轻艺术家,也使他们的才华为国际艺术界关注。
张营营的青策项目用回归艺术生产本质的视角试图破解当代艺术的惯性状态,同时对观看的方式以及理解艺术的角度提出了挑战。正如她在展览简介中所叙述的那样:
作为一种可定义的运动,20世纪60-70年代的概念艺术试图绕过日益商业化的艺术世界,强调“思想过程和生产方法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工具作为一座神秘桥梁,实现了艺术作品从虚拟的个体意识到实存物的视觉演化。艺术家的构思并不构成为艺术,若要将其实体化,就务必动用技术与工具的力量。工具是一条可以回归艺术本质的线索,作为艺术家实践性行为的一部分,它有自己的视之方式,这种方式引导着艺术家操作,并使操作具有其自身特定的物质属性。最终,它们将潜藏于作品之中,形成作品意识。
我们生活在工具主义的规则下,事物不为其自身而存在,而是为了做某事而存在。通过对工具的使用,我们才能接近世界,并建立与事物的原始性关系。
制造、操纵、编辑或加工工艺,是一种艺术的解蔽方式,一种创造一个敞开区域使真理在其中现身的方式,它们与艺术本质的浮现息息相关。当作品在艺术市场中自我迷失或陷入理论危机时,工具便成为了一个渐变的环节,一个可以生产无穷的环节,一个具有创造力打破现有认知的环节,一个进行艺术内部检验的环节。它让我们重新看待艺术的创作…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一期.
特邀嘉宾:张营营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邀请到了目前中国戏剧与表演艺术领域非常重要的创作者李建军,共同讨论他和他的新青年剧团这些年来与素人演员共同完成的剧场作品。
从讨论个体与城市现代化关系的《美好的一天》,到处理普通人与表演关系的《大众力学》,再到窥探人类与图像关系的《人类简史》,李建军将取材于真实社会的片段与素材通过未经雕琢的素人演员,一次次坦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的焦虑和温柔,矛盾和力量,相信每一位到过现场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能够感同身受。
新青年剧团的作品中,没有矫揉造作似的仰望,也不存在自我沉溺般的蔑视,创作者的视线始终与普通人的生活持平。这种难能可贵的亲密的“平视”,在创作水平长期停滞的本土剧场中,并不多见。
这期节目中,两位主播对李导进行了一番盘问。素人演员是他创作的工具吗?作品的争议究竟来自何方,去往何处?场域和文化语境的转换对作品是否会产生不可控的影响?才华对于创作者来说重要吗?
假艺术节的读者应该对新青年剧团并不陌生。图文索引中会有主播橘子过往与李建军导演的专访,感兴趣的听友不妨留意。
最后,请记得,新青年剧团作品里的“他们”,其实也是“我们”。
-
「道听途说」播客第十期.
特邀嘉宾:李建军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Bonus Track,两位主播细数了一番这些年在戏剧舞台上见过的“大明星”。说明星其实有些牵强附会,毕竟这个名词只是伴随名誉而来的虚无标签。镁光灯之外,核心业务水平过不过关,也许才是演员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生存的“制胜法宝”。
演戏需要过人的天赋吗?技巧对演员来说有多重要?西区和百老汇为什么需要名演员“撑场”?作为观众,为了看喜欢的演员走进剧场是合理的选择吗?舞台剧是不是检验演员水平的有效参考?我们通过“一锅乱炖”,把这些零散的话题串了起来。
既然是 Bonus Track,信息量自然不会太大,主播们聊天也是啰嗦有时,分外轻松。节目中提到的所有剧场作品和相关的电影电视剧,都依次罗列在了补充图文索引中,欢迎大家各取所需。
-
「道听途说」播客 Bonus Track.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讨论大艺术家的晚年创作,讨论有限的生命之于艺术家的意义。时间和空间,是艺术创作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两个概念。而变化和转型,又是每位艺术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必须处理的问题。
当大艺术家走入创作阶段的后期,是否还会对坚持的风格念念不忘?又或是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内省和总结上?从提香的暗色系厚涂法到马蒂斯的剪纸,从威廉·德·库宁的晚期抒情到霍克尼的 iPad 绘画,我们试图从一些实例中找寻答案。
两位主播在本期节目中融入了更多的私人视角,虽然从视觉艺术出发,但最终目光也并没有局限在单个领域,听友们不妨对照节目内容和补充图文索引各取所需。
-
「道听途说」播客第九期.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邀请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核心成员吴女士与各位听友分享她的工作日常。画廊和博览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艺术收藏的门槛真的如我们想象般高不可攀吗?正确打开西岸艺博会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去年有观众会“雾里看花”,错把艺博会当作农博会?这些问题在本集节目中嘉宾都有一一解答。
第六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将于2019年11月8日至10日在西岸艺术中心举行。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18个国家的共97家国际一流画廊将齐聚西岸博览会画廊单元,呈现高水准的当代艺术作品。展出作品将横跨20世纪初的现代风格与当代艺术创作,涵盖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表演艺术等形式,为藏家和观众带来丰富的艺术体验,全方位展现多元文化下的艺术魅力。
-
「道听途说」播客第八期.
特邀嘉宾: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画廊关系与项目总监吴女士
http://www.westbundshanghai.com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21世纪的博物馆应该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 ICOM 修订新的博物馆定义时提出的核心问题。然而,原本定于今年九月初日本京都国际博物馆会议期间正式投票通过的博物馆新定义,目前却被延缓公布。
事实上,博物馆新定义的草案在提出之后就引发了大量争议和评论。许多媒体认为这短短两段话过于追求政治正确,措辞模棱两可,无法广泛适用。
基于上述新闻背景,「道听途说」的新期内容从两位主播非常私人的视角,尝试讨论了一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奇遇,同时也从观众的角度,对21世纪的博物馆表达了一些期许。
-
「道听途说」播客第七期.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播客第六期.
特邀嘉宾:上海外滩美术馆资深策展人谢丰嵘
http://www.rockbundartmuseum.org
-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本期「道听途说」录制于今年的上海书展期间,特邀嘉宾是两位主播的好友刘女士。刘女士除了本职工作与出版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私下也是位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书迷”。我们从非常珍爱的一本小杂志 Happy Reader 切入,开启了深夜的聊天。录节目的过程极其流畅,三个人似乎都沉浸在分享阅读的快乐中,语无伦次,忘了时间。燥热的日子即将过去,希望耳机/网络那头的朋友们,也都度过了一个手不释卷的夏季。
Happy Reader 是企鹅经典与著名艺文杂志 Fantastic Man 编辑团队联合出版的半年刊(此前为季刊)文学读物,每期均为64页,目前已发行十三期。Happy Reader 的内容通常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封面人物专访,下半部分会围绕一本经典名著展开,中途穿插各种与阅读相关的“边角料”和新鲜事,文字质量高,视觉语言清新自然,知识浓度适宜,是同类型小书中不可多得的“宝物”。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五点五期.
特邀嘉宾:Jenny Liu @ 企鹅兰登中国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本期「道听途说」,我们讨论“激浪”。这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澎湃跌宕的艺术潮流,上承达达、超现实和抽象表现主义的“衣钵”,后启偶发和行为艺术的兴盛,不仅拓宽了后现代艺术生产实践的版图,更是为当代公民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诸多参考。
激浪派艺术家通常将目光放在纯艺术世界之外的相关领域,对跨学科的前卫创作情有独钟。他们用玩耍和戏谑的态度反对着严肃、教条、静止与拥抱商业逻辑的“高雅”艺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幽默和不敬,以及鼓励参与者庆祝日常行为的美学立场,时至今日,依旧有迹可循。
两位主播这期节目聊得非常发散,信息量也塞得相对比较满。因此在补充索引中,我们将按照艺术家(在节目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听众和读者们呈现相关的艺术作品。需要特别留意的是,补充图文索引中不少艺术家并非激浪派核心成员,但是他们的实践或者所属的艺术流派,都与本期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朋友们可以对照节目音频内容各取所需。
-
「道听途说」播客第五期.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播客 Bonus Track.
-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播客第四期。
For Your Reference
相关资料链接
Astrup Fearnley Museet
Henie Onstad Kunstsenter
Fotografiska
Foam | Jeu de Paume
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
Moderna Museet | ArkDes
Thielska Galleriet
The Wallace Collection
The Frick Collection
Barnes Foundation
Tate Modern | New Museum
Walker Art Centre
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
Leopold Museum | MoMA PS1
Stedelijk | Brooklyn Museum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
Hauser & Wirth
David Zwirner
David Zwirner Books
-
Tell Me Something Good
Performance in Contemporary Art
-
Kronoberg Castle
Marfa
The Fat Duck
The Waterside Inn
-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播客第三点五期。
For Your Reference
相关资料链接
Joanna Dong 董女士
-
La Fausse Suivante
Bouffes du Nord
《万家灯火》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Love and Information
Royal Court Theatre, London
You Can Still Make A Killing
Southwark Playhouse
If It Be Love
The Drowned Man
Temple Studios, London
Bajazet
Donmar Warehouse
Trash Cuisine by Belarus Free Theatre
Young Vic, London
Portraits in Motion by Volker Gerling
《生动的肖像》
《安魂曲》
Philippe Quesne & Vivarium Studio
La Mélancolie des Dragons
Dries Verhoeven
Phobiarama
-
Oerol Festival
荷兰艺术节 Holland Festival
维也纳艺术节 Wiener Festwochen
-
In Other Words
https://www.artagencypartners.com/podcast/
My Dad Wrote a Porno
http://www.mydadwroteaporno.com/
The Playwright's Podcast
https://royalcourttheatre.com/podcasts/
You Must Remember This
http://www.youmustrememberthispodcast.com/
-
You Can Count On Me, by Kenneth Lonergan
La La Land, by Damien Chazelle
Birdman, by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The Lobster, by Yorgos Lanthimos
-
剧院部分请参见「假艺术节之全世界的剧院·伦敦篇」推送。
-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播客第三期。
For Your Reference
相关资料链接
Rosalind Coleman
-
一张唱片
Room 29 by Chilly Gonzales / Jarvis Cocker
两部电影
Somewhere by Sofia Coppola
Paris Can Wait by Eleanor Coppola
三部纪录片
Always at The Carlyle
Inside Claridge's
A Hotel for the Super Rich and Famous
一本书
Hotel Theory by Wayne Koestenbaum
-
James McAvoy's Macbeth, Trafalgar Studios
John Singer Sargent
Henry Fuseli
-
https://dogsinsleepnomoremasks-blog.tumblr.com/
-
Ben Whishaw
Hamlet / Richard II
Upstart Crow
Something Rotten
-
展览
Harry Potter - A History of Magic
哈利·波特与麦金侬
Herbology/Divination
Magical creatures
历史上的猎巫事件
书
Ian Bostridge
Witchcraft and its Transformations c.1650–c.1750
-
炼狱
Catholic vs. Protestant
Counter-reformation
Council of Trent
-
Virgin Mary & Ultramarine
Giotto
Scrovegni Chapel
Line vs. Colour
Yves Klein & IKB
海绵浮雕系列/人体测绘系列
单音-静默交响乐
一份报纸
电影
Derek Jarman 「Blue」
-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播客第二期。
For Your Reference
相关资料链接
Hunter S. Thompson
电影:《恐惧拉斯维加斯》
纪录片:《刚左传奇:亨特托马森博士的前世今生》
Punchdrunk
The Drowned Man: A Hollywood Fable
Space 18, London
-
洛杉矶
Just Fix It Productions
The Willows
-
爱丁堡
one step at a time like this
Forever Young
-
洛杉矶
The Industry
Hopscotch Opera
-
新奥尔良
Paul Chan
《等待戈多》社区剧场项目
-
伦敦
RIFT《麦克白》
-
纽约/上海
Punchdrunk《不眠之夜》
-
纽约
Third Rail Projects
Then She Fell
-
伦敦
Sanderson Hotel
Mad Hatters Tea Party
-
利物浦
Tate Liverpool
Alice in Wonderland
-
伦敦
Tennessee Williams' The Hotel Plays
@ The Langham
The Fever @ May Fair Hotel
-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Meow Wolf
teamLab / 雨屋 / 草间弥生
极简主义 / Op Art & Kinetic Art
Carlos Cruz-Diez
Anthony McCall / James Turrell
Ann Hamilton / Taryn Simon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https://uvbypp.cc/
Dans Le Noir?
http://london.danslenoir.com/en/home/
elBulli
http://www.elbulli.info/
Vespertine
http://vespertine.la/
-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道听途说」播客第一期。
For Your Reference
相关资料链接
Ontroerend Goed
http://www.ontroerendgoed.be
les ballets C de la B
http://www.lesballetscdela.be
NTGent
https://www.ntgent.be
CAMPO
https://www.campo.nu
Vooruit
https://www.vooruit.be
Kaaitheater
https://www.kaaitheater.be
Theater aan Zee (TAZ)
https://theateraanzee.be
Kunstenfestivaldesarts
https://www.kfda.be
Wiener Festwochen
https://www.festwochen.at
Big in Belgium @ Edinburgh
Milo Rau
Dimitris Papaioannou
Jérôme Bel
Xavier Le Roy
Boris Charmatz
Chris Dercon
Matthias Lilienthal
Jan Martens
Christophe Slagmuylder
Alois Riegl: The Group Portraiture of Holland
George Leonard: Into the light of things
《后戏剧剧场》Postdramatisches Theater
《五道障碍》The Five Obstructions
The Flemish Wave
-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道听途说」播客试听期。
For Your Reference
相关资料链接
Francis Alÿs: La dépense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
http://francisalys.com
http://www.rockbundartmuseum.org
Ryan Trecartin: Re'Search Wait'S
瑞安·特雷卡丁
池社·上海
Sotheby's 苏富比
https://www.sothebys.com
Christie's 佳士得
https://www.christies.com
Susan Philipsz: A Single Voice
http://www.tanyabonakdargallery.com
Elise Ansel: Time Present
http://www.danesecorey.com
Rachel Perry: Halos
http://www.yanceyrichardson.com
Jojakim Cortis & Adrian Sonderegger: Icons
http://brycewolkowitz.com
Odyssey: Jack Whitten Sculpture, 1963–2017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Art and Conspiracy
Delacroix
https://www.metmuseum.org
Pierre Péters: Cuvée L'Étonnant Monsieur Victor
https://www.champagne-peters.com/en/cuvee-l-etonnant-monsieur-victor
Taittinger Collection
https://www.taittinger.com/en/taittinger-collection-0
Foster + Partners for Château Margaux
https://www.fosterandpartners.com/projects/chateau-margaux
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
Paintings for the Labels
https://www.chateau-mouton-rothschild.com/label-art
The Angélus by Floc'h
https://www.angelus-travel.com
Franz West
Cubism
https://www.centrepompidou.fr
Sophie Calle: Parce que & Souris Calle
Elmgreen & Dragset
https://www.perrotin.com
Davide Balula: Outsourced Affects
https://www.galeriefrankelbaz.com
Sylvie Fleury: Palettes of Shadows
https://www.ropac.net
-
主播 Meg & Orange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