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odcast.com
Menu
  • Home
  • Top Charts
  • Top Networks
  • Top Apps
  • Top Independents
  • Top Podfluencers
  • Top Picks
    • Top Business Podcasts
    • Top True Crime Podcasts
    • Top Finance Podcasts
    • Top Comedy Podcasts
    • Top Music Podcasts
    • Top Womens Podcasts
    • Top Kids Podcasts
    • Top Sports Podcasts
    • Top News Podcasts
    • Top Tech Podcasts
    • Top Crypto Podcasts
    • Top Entrepreneurial Podcasts
    • Top Fantasy Sports Podcasts
    • Top Political Podcasts
    • Top Science Podcasts
    • Top Self Help Podcasts
    • Top Sports Betting Podcasts
    • Top Stocks Podcasts
  • Podcast News
  • About Us
  • Podcast Advertising
  • Contact
Not in our directory?
Add Show Here
Podcast Equipment
Center

toppodcastlogoOur TOPPODCAST Picks

  • Comedy
  • Crypto
  • Sports
  • News
  • Politics
  • True Crime
  • Business
  • Finance

Follow Us

toppodcastlogoStay Connected

    View Top 200 Chart
    Back to Rankings Page
    News

    不明白播客

    当下中国最有趣的谈话都是在私下进行的。《不明白播客》希望把有趣的谈话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在这个黑暗、混乱的时代发出一点光亮和温度。这个播客是几位专业新闻记者联合发起的个人项目,不代表我们供职的机构。取名不明白是因为在这个魔幻的国度有太多不符合常理值得探究的事情。我们希望每周能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不设限制的讨论。欢迎收听、订阅和分享。

    Advertise

    Copyright: © 2023 不明白播客

    • Apple Podcasts
    • Google Play
    • Spotify

    Latest Episodes:
    萧瀚:中国古代的女改革家 Jan 27, 2023

    中国历史上只有过一位女皇帝,也就是武则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历史上也有过40多位代理皇帝执掌朝政的皇太后。
    学者萧瀚在研究中国古代改革史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都是女性,都是太后。他写到:我所谓的最杰出是指她们比一般男性皇帝及其大臣们要高出不少……只是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她们被遗憾地无视了。即使在男女平等观念已蔚然成势的现当代,在性别不平等的集体潜意识势能中,她们的业绩也只是若隐若现。
    本期《不明白播客》,我们和萧瀚谈一谈他的这个发现,特别是他为什么认为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没有之一。
    祝大家春节愉快!
    文字版全文: bit.ly/bmb-034-txt
    时间轴:
    1:12 为什么萧瀚要研究中国古代改革史
    11:44 为什么萧瀚认为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
    19:43 萧瀚认为慈禧执政的困境
    30:00 清末新政是慈禧还是开明的大臣的功劳
    33:12 为什么萧瀚对慈禧倡导的宪政改革评价很高
    35:47 如何看待慈禧的残忍狠毒以及对义和团的处置
    45:28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女性是最好的改革家
    嘉宾推荐:
    1. 《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 张戎 著
    2. 《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 加藤徹 著
    3.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茅海建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精选]葛兆光:传统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曲折和挫折 Jan 22, 2023

    本周《不明白播客》,我们重播与葛兆光老师关于传统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曲折和挫折这期节目,祝各位听众朋友们春节快乐!
    葛兆光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与《何为中国》。在《何为中国》一书中,葛兆光指出,“中国”与“中国文化”含义是不断演变的,要避免作单一的定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传承。
    本期节目,我们采用一个特殊的讲坛的方式,向葛兆光老师提了一个大的问题,即古代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然后由葛老师来回答。
    文字版全文:bit.ly/bmb-replay-03-txt
    时间轴:
    1:45 先秦时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特点
    3:38 中国历史上可能出现的四次改变认识世界的机会
    6:19 关于“洛下无影”的故事
    8:50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改变认识世界的机会
    13:46 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改变认识世界的机会
    15:58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改变认识世界的机会
    19:00 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到何时才真正开始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19:45 我们可以从中国认知世界的挫折历史里学到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
    22:40 如何看待中国人自大和自卑并存地认识世界的态度
    27:24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世界简史》杰弗里·布莱内 著
    2. 《活着》 张艺谋 导演
    3. 《文明》 肯尼斯·克拉克 讲述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唐志学:独裁者的终局与继承 Jan 14, 2023

    唐志学(Joseph Torigian)是美利坚大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威权政权,特别是精英政治斗争。今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书,叫《Prestige, Manipulation, and Coercion: Elite Power Struggles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China after Stalin and Mao》,专门讲前苏联和中国在斯大林和毛泽东死后的权力斗争问题。
    他的论点是以前很多研究政治学的学者喜欢强调在列宁主义国家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从斯大林和毛泽东死后赫鲁晓夫和邓小平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过程来看,一党专政国家最大的特点是弱制度建设,因此权力斗争并非取决于政策孰优孰劣,而更多取决于领导人在党内的声望、社会关系、对决策部门的操纵以及军队和秘密警察的参与。
    他也正在写一本关于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的传记。
    文字版全文:bit.ly/bmb-033-txt
    时间轴:
    1:10 唐志学认为习仲勋的政治生涯对习近平有何影响
    3:32 关于小说《刘志丹》和“小说反党”
    12:12 习近平为什么如此重视党史以及反感“历史虚无主义”
    15:30 为什么唐志学认为“派系”在中国政治中的作用被夸大了
    20:50 为什么唐志学认为人们对华国锋和“四人帮”对认知有误区
    27:05 唐志学认为人们对邓小平的认知有何误区
    30:32 唐志学是否同意“习近平已经基本消除邓小平的政治遗产”这一说法
    43:24 唐志学认为习近平会终身执政吗
    嘉宾推荐
    1. 《文革前的邓小平》 钟延麟 著
    2. 《笑傲江湖》 金庸 著
    3. 《黑社会》和《黑社会2: 以和为贵》 杜琪峰 导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王志安:央视、审查和“大外宣” Jan 07, 2023

    王志安于1998年加入央视,早年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担任出镜记者;2017年,王志安从央视辞职,创办了新闻人物访谈节目《局面》。2019年6月,王志安被全网封杀,后旅居日本。
    2022年5月,王志安在YouTube开设个人频道,发表时事新闻评论,半年时间他的YouTube频道订阅用户即超50万。他的频道简介说,他想“让境内的那些当权者知道,即便一个人被封杀,他不但依然可以发声,还可以做出高质量的节目。”
    但同时,王志安在网络上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央视工作过的背景以及针对一些热点时事另辟蹊径的评论让很多网友称他是“大外宣”。王志安如何看待自己在体制内工作的经历?他从业20年以来中国的新闻审查有什么变化?他是如何回应外界对他是个“大外宣”的指控的?(播客文字版:bit.ly/bmb-032-txt )
    时间轴:
    1:20 王志安在央视工作的经历
    3:53 王志安在新京报《局面》的工作与在央视有何不同
    6:18 过去20年的新闻审查有何变化
    10:07 王志安为什么在2019年被封杀
    19:25 王志安为什么在YouTube开设新闻评论频道
    26:50 王志安如何回应他是“大外宣”的指控
    29:08 王志安如何回应他针对“四通桥”事件评论的争议
    39:37 王志安如何回应对他性格的评价
    44:14 王志安认为自己还能回大陆吗
    49:09 王志安如何回应他的YouTube频道“只是一门生意”的评价
    嘉宾推荐:
    1. 《辛德勒的名单》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导演
    2. 《定西孤儿院纪事》 杨显惠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精选]润学与最后一代:来自90后00后的心声 Dec 31, 2022

    2022年最后一期,我们重播今年6月和两位年轻人录制的《润学与最后一代:来自90后00后的心声》。选这一期也有回顾的意思。
    这一年绝不是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所说的开始于“北京冬奥会鼓舞世界”,大家经历和目睹的也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惠及千家万户”或者“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一年的终结也不能叫作“科学精准优化完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这一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过得非常艰难,经历了大规模长时间的封城、封控,一周数次的核酸检验、失业、生意失败,以及最后政府不负责任毫无准备地放开后的大规模感染、病痛、缺医少药、痛失亲人。
    这一年也是勇敢的年轻人用一张白纸突破了社会想象的一年,他们在绝望中给我们以希望,让我们在沉重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亮光。
    这里也发一个征集信息:我们希望能和最近几周被疫情困扰和折磨的听众、一线医护人员、外卖员和殡仪馆工作人员聊一聊,用声音记录下来大家此刻的状态和心情。大家可以到推特上给我私信留言,或者给我发邮件 li.yuan@nytimes.com。
    祝大家新年快乐!2023年过得好一点。(文字版全文:bit.ly/bmb-replay-02)
    嘉宾推荐
    星星:
    1.《画地为牢》(Prisons We Choose to Live Inside) Doris Lessing 著
    2.《犹在镜中》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
    3.《斯通纳》(Stoner)John Williams 著
    Doris:
    1.《梅里雪山》小林尚礼 著
    2.《巨浪下的小学》(Ghosts of the Tsunami)Richard Parry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精选]伊险峰/杨樱:上海封城中的文艺复兴 Dec 24, 2022

    中国已经在12月7日取消了“清零”政策,目前,新冠病毒犹如野火般在中华大地蔓延。在此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封城和隔离,今天,我们回顾《不明白播客》与小鸟文学创始人伊险峰、杨樱的访谈,讨论在今年上半年持续两个月的上海封城中涌现出来的抗议文学。
    上海封城像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次的人造灾难一样,没有媒体被允许诚实全面地记录、报道,几乎所有的表达都是个人视角,屈辱的市民只能用转发来表达抗议。在上海封城期间,《小鸟文学》做了三期上海封城特刊,把散落在互联网各个角落和无数手机截屏里的内容用编辑的语言和审美记录了下来。
    伊险峰是《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办人。他与杨樱共同创办过非常有影响力的《好奇心日报》,并一起创作了关于沈阳和沈阳人的非虚构书《张医生与王医生》。欢迎在App Store下载、订阅《小鸟文学》,支持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本期节目的录制时间是2022年6月1日。
    文字版全文:bit.ly/bmb-xiaoniao
    时间轴:
    0:48 伊险峰在办公室住两个月的缘由和经历
    10:08 为什么在动荡时期,江湖上的人更容易找到生存的办法
    16:40 上海封城期间出现的各种艺术作品可以被称作是文艺复兴吗
    26:10 为什么选《试着勇敢一点,把zy写成自由》这首诗
    44:50 如何看待创办《好奇心日报》以来办媒体和文学杂志的经历
    51:10 真实记录时代几乎是死路一条吗
    55:50 人在被权力驯服下是否会逐渐适应并忘记正常生活
    1:05:00 上海人在封城中进步的地方
    1:08:01 还会继续写作吗
    1:13:28 伊险峰谈韬光养晦
    1:15:40 嘉宾推荐书目

    嘉宾推荐:
    杨樱:
    《休战》 普里莫·莱维 著
    《客居己乡》 哲尔吉·康拉德 著
    《人各有异》 E.B.怀特 著

    伊险峰:
    《出埃及:我的记忆》 安德烈·艾席蒙 著
    《说吧,记忆》 纳博科夫 著
    以赛亚·伯林的著作,如《俄国思想家》和《浪漫主义的根源》等
    欢迎在App Store下载、订阅《小鸟文学》,支持原创文学作品,也可以在不明白播客官网阅读《小鸟文学》封城特刊。
    片尾曲:上海市民于5月26日晚在街头演唱的《明天会更好》。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黄严忠:放开之后一个公共卫生专家的建议 Dec 18, 2022

    新冠疫情3年,中国试图用严厉的清零政策控制病毒的蔓延。这一政策在疫情初期确实起到了作用,但从去年底以来,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开始蔓延,中国却依然坚持清零,全民核酸,静默、隔离、封控。在清零政策下,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次生灾害频出。
    12月7日,中国政府颁布了“新十条”防疫政策,进一步放宽防控措施,严苛的“清零”政策正式寿终正寝。但中国似乎从清零到放手转弯过快,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不少城市疫情大爆发,很多人一夜之间阳了,买不到发烧药和抗原。
    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暨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严忠,让他来给我们讲一讲解封以及解封后面临的问题。(文字版全文:bit.ly/bmb-031-text)
    时间轴:
    1:28 黄严忠如何评价中国颁布的“新十条”新冠防控政策
    5:00 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转变的原因
    8:16 中国在此刻放弃清零政策的优点和缺点
    13:28 对于奥密克戎,中国采取的是抚平感染曲线还是尽快实现全面免疫
    19:23 为什么中国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不高
    28:23 黄严忠如何评价中国公卫专家在新冠疫情中扮演的角色
    33:06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瘟疫与发展的悖论》 托马斯·博伊基 著
    2. 《极度恐慌/恐怖地带》沃尔夫冈·彼德森 导演
    3. 《The Power of Crisis》 Ian Bremmer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金冬雁:如何应对新冠大爆发 Dec 13, 2022

    12月7日,中国政府放宽防控措施,持续了近三年的严苛的“清零”政策正式寿终正寝。突然的开放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不少人一夜之间”阳“了,医院门口排起了长队,发烧的人买不到退烧药等,造成了很多困惑甚至恐慌。
    本期节目,我们再次邀请到了香港大学医学院病毒学教授金冬雁,来解答一些大家最急迫关心的问题,如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重症率、致死率,得了之后到底有没有后遗症?新冠在中国流行会否导致病毒变异?高危人群应当如何保护自己以免感染?大家是否应该打加强针等等。
    金冬雁教授主要研究病毒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他在北京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其后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及传染病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文字版链接:bit.ly/bmb-030-text)
    【欢迎大家把本期节目分享给你身边的亲友,特别是老年人,让他们也能了解这些宝贵的知识,能够科学防护、减少恐慌。】
    时间轴:
    1:42 金冬雁如何评价中国上周刚刚发布的“新十条”新冠政策
    3:39 金冬雁讲的新冠防控“三道防线”是哪三道防线
    14:28 金冬雁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科普,包括它的传染性、致病性、组织嗜性和免疫逃逸
    25:34 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是否有后遗症
    29:58 金冬雁如何评价中国卫生官员“第一波会感染60%的人群”的估计
    36:34 全国各地流行不同的亚毒株的致病性有何区别?为什么广州和北京的重症率相差如此大
    40:07 普通人还有必要预防新冠吗
    43:42 老年人可以打新冠疫苗吗?副作用如何
    48:12 有什么药物可以防新冠吗?政府应该如何保障药物供应
    52:56 金冬雁对中国疫情防控的建议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那些年轻的抗议者:被捕之后 Dec 09, 2022

    在11月26日那个周末全国很多城市的抗议中,不少年轻人被警察当场带走拘押,还有更多的抗议者被警察传唤问话或者上门询问。
    本期节目,我们和一位被上海警方扣押了24小时的抗议者对话, 请他来描述一下他被捕后的经历,警察是如何对待他的,会问哪些问题,走了哪些程序?他在受了那么多苦之后,还会不会参加未来的示威活动,以及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9-text)
    时间轴:
    1:21 受访者被捕经过
    6:04 受访者在警察局的搜身经历
    8:00 受访者接受审讯的经历
    10:39 受访者与同监室被捕者交流的经历
    14:42 受访者以前与警察打交道的经历
    18:15 为什么这次上街的很多年轻人都是女性
    23:00 受访者回到家之后的经历
    30:00 受访者怎么看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的抗议事件
    32:12 受访者如何看待与媒体交谈的风险
    36:17 受访者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国家的未来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蔡霞:如何看待江泽民的政治遗产? Dec 06, 2022

    中国前领导人江泽民于上周三去世,享年96岁。关于如何看待他的政治遗产,可能没有人比蔡霞老师更合适了。蔡霞在中央党校任教时是公认的“三个代表”专家,曾经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宣讲。她当时对江泽民提出的这一思想评价很高,认为它可以推动中共与世界文明潮流接轨,为政治体制改革做准备。
    蔡霞后来对中共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2020年因批评习近平被开除党籍。很多听众可能听过10月份蔡老师来不明白播客做的那期,《我为什么对中共绝望》。
    今天我们请蔡老师谈一谈如何看待江泽民的政治遗产,包括“三个代表”,腐败问题和对法轮功的镇压,以及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怀念江泽民时代。(文字版:bit.ly/bmb-28-text)
    时间轴:
    1:01 蔡霞如何评价江泽民
    7:47 为什么江泽民放弃了“阶级”而改用“阶层”这个概念
    15:44 如何看网民怀念江泽民时代
    19:40 为什么蔡霞认为江泽民当政的十年是改革开放40年当中最好的10年
    24:11 蔡霞如何看江泽民时代腐败快速蔓延
    30:29 为什么蔡霞说江泽民没有勇气冲破束缚
    36:09 江泽民自我批评“见事太迟”指什么事
    40:20 蔡霞如何看待江泽民对法轮功的处置
    47:16 蔡霞如何评价江泽民对权力的留恋
    50:23 为什么蔡霞认为共产党“一茬不如一茬”
    53:48 蔡霞认为江泽民会怎么看习近平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那些年轻的抗议者:我们为什么要上街 Nov 29, 2022

    11月24日乌鲁木齐一栋住宅楼着火,因为封控,一些居民无法逃生,最终10人死亡。官方对此事故的冷酷、漠然与傲慢引发了民间的巨大不满。于是悲哀、气愤和绝望的情绪先是在网上蔓延,之后各地陆续爆发线下抗议活动。
    先是乌鲁木齐市民,继而是北京市民,然后是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最后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大家在祭奠火灾死难者的同时,要求结束封控,不要转运,不要核酸,有些人甚至大声地喊出来仅仅在几天前还不可想像的口号,他们要自由,要民主,要新闻自由,要共产党下台,要习近平下台。
    不明白播客采访了6位参与上海以及其他地方线下示威活动的年轻人,我们想知道是什么驱使他们去了现场,去贴了传单,他们害怕吗?他们觉得这种抗议活动有意义吗?(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7-text)
    时间轴:
    01:38 抗议者1. Serena
    18:46 抗议者2. 上海张先生
    34:10 抗议者3. Miranda
    50:53 抗议者4. 布鲁斯
    01:13:04 抗议者5. Echo
    01:35:00 抗议者6. 南京阿通同学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孙韵:“习拜会”后中美关系会怎么走? Nov 19, 2022

    本周,在拜登担任美国总统近2年后,他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第一次面对面会谈,这次会面发生在中美关系坠落至1979年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因此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美两个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全面竞争。中国认为世界局势是“东升西降”,美国试图对中国的崛起围追堵截。而美国认为,中国试图重塑世界秩序,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这次所谓的“习拜会”效果如何? 双方关系是否会因此而缓和?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的G20国家又会如何平衡与大国的联系?
    本期嘉宾是美国华盛顿Stimson(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孙韵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外交政策、美中关系、中国与邻国关系以及威权体制。(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6-text)
    时间轴:
    01:23 如何评价此次习近平和拜登峰会的成果
    07:12 拜登任总统以来美国的对台政策发生变化了吗
    13:15 如何看待习近平在G20上责备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一事
    17:15 拜登真的了解习近平吗
    19:15 美国如何看待中国武力攻台的可能性?本次“习拜会”后美国的对台政策有新思路吗
    25:35 如何看待习近平的做法“不合常理”的说法
    27:53 对于中国攻台时间表,谁的判断最有参考性
    30:24 如果中国武力攻台,美国是否会武力援助
    32: 50 如何看待拜登政府对中国的“芯片法案”
    37:10 孙韵分析中国的外交重心由美国转向欧洲
    40:19 如何看待中俄关系
    嘉宾推荐:
    1. 《英雄》 张艺谋 导演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裴敏欣:习近平权力的悖论 Nov 12, 2022

    今天的嘉宾是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学教授裴敏欣,他的研究方向是专制政权与威权体制的转型。
    今天我们让裴教授给我们讲一讲,习近平在20大的人事布局上大获全胜后,成为继毛泽东之后权力最大的中国领导人,他接下来可能想用他的权力来做什么?他又能做什么?习近平面临的权力的悖论是什么?(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5-text)
    时间轴:
    0:40 习近平在20大后带领新任常委去延安参观有什么信号
    05:50 有人给新一届中国领导层内部划分派别,这些派别的说法有道理吗
    08:37 习近平会如何处理自己和其他自己提拔上来的常委的关系
    15:53 裴敏欣如何看待习近平班子的人员组成
    20:10 袁莉谈蔡奇被调往北京前后的变化
    22:06 裴敏欣谈“一厢情愿”
    23:13 李强、丁薛祥和何立峰等都深受习近平信任,他们能影响习近平的决策吗
    26:48 如何看待有人认为习近平的班子是“战时内阁”
    30:16 习近平会对其他失势的派系赶尽杀绝吗
    34:02 裴敏欣如何看习近平的接班人问题
    36:01 习近平的女儿会接班吗
    嘉宾推荐:
    1.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周雪光 著 (PDF电子版)
    2. 《Midnight's Furies: The Deadly Legacy of India's Partition》 Nisid Hajari 著
    3. 《同情者》 The Sympathizer 阮清越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Scott Kennedy:中美关系还有回头的可能吗? Nov 04, 2022

    甘思德 (Scott Kennedy) 博士是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及中国商务和经济董事项目主任。作为中国经济政策领域的顶尖专家,他频繁往返于中美逾三十年。甘思德博士的专业领域包括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企业参政议政、中美商贸关系以及全球治理等方面。
    甘思德博士9、10月在北京、上海一共待了一个月,20大开幕后的10月18日才回到华盛顿。他是疫情开始后少有的到中国访问的美国智库资深研究员。
    今天我们很荣幸请他来给我们谈一谈这次中国之行的收获和对20大的解读。(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4-text)
    时间轴:
    01:00 甘思德为什么想要在疫情期间去中国调研
    06:25 甘思德在中国期间见了哪些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08:41 这次中国之行,甘思德有何新发现
    12:12 甘思德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面的细节
    15:49 甘思德为什么要与与王文、金灿荣见面
    22:09 甘思德对20大以及中国政治的前景的看法
    26:14 许多人认为20大后中国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专注于安全和意识形态,甘思德如何看待这一转向
    29:48 李强、何立峰等人能否影响习近平的决策
    35:12 习近平提出要在高科技领域搞举国体制,甘思德对此的看法
    37:25 甘思德如何看待美国的“芯片法案”及对中国的制裁
    43:40 对于美国的科技制裁,中国是否有报复措施
    48:47 甘思德如何看待德国总理舒尔茨访华
    51:33 假如拜登与习近平在巴厘岛G20见面,甘思德对拜登与习近平的会谈有何建议
    55:25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Seeking Truth and Hiding Facts: Information, Ideology, and Authoritarianism in China》Jeremy L. Wallace 著
    2. 《Our Towns: A 100,000-Mile Journey into the Heart of America》 James Fallows & Deborah Fallows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20大专题】四通桥后,那些年轻的抗议者 Oct 29, 2022

    在中共20大召开前夕,北京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一幕,一位抗议者在海淀区四通桥上打出两条横幅,要求停止清零运动,还自由、民生、尊严于公民,并要求罢免中共领导人习近平。
    四通桥抗议事件在简中互联网上传播了一波之后很快被消杀得干干净净,很多人因为转发、讨论此事而失去了微博和微信账号。奇异的是,这些口号并没有消失,而是像星星之火一样继续传播。
    大陆境内有人发动了“厕所革命”,在公厕里涂写这些口号,还有人在地铁上用airdrop向周围的陌生人发送四通桥事件的有关图片。这些年轻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为什么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做这个事情?他们在贴海报的过程中会想什么?会遇到什么?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位在伦敦的留学生Kathy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她的经验。(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3-text)
    时间轴:
    01:52 Kathy 对于北京四通桥事件的第一反应
    05:25 Kathy 在位于伦敦的大学里第一次张贴抗议海报的经历
    09:42 为什么Kathy会害怕在张贴海报过程中碰到中国同学
    13:22 Kathy 于2020年疫情期间在网上发言后的经历
    28:24 Kathy 第二次去张贴海报的经历
    37:30 Kathy 参与伦敦My Duty电报群的经历
    45:41 Kathy如何看待自己做的抗议行为是否有意义
    49:50 中国现在的制度对于年轻人公平吗
    57:58 嘉宾推荐
    1:00:56 Kathy线下抗议的录音
    嘉宾推荐:
    1. 《算命》 徐童 导演
    2. 《沉静如海》 [法] 皮埃尔·布特龙 导演
    3. 《第22条军规》 [美] 约瑟夫·海勒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20大专题】吴国光:20大结局与中国未来走向 Oct 23, 2022

    今日中共公布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我们从名单上可以看到,所谓的改革派几乎全部出局,新入局的几乎是清一色习家军,包括此前颇受争议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北京市委书记蔡奇。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任高级研究员吴国光教授来谈一谈他对20大人事变动的分析:这次的政治局和常委人选对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意味着什么,这次的中共领导层大换血对普通人的生活会有何具体影响?
    吴国光1977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后来进入《人民日报》评论版。1986年他被借调到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工作,参与中共十三大前后政治改革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吴国光于1989年春天到美国进修,六四之后留在了美国,199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来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任教,2022年到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任高级研究员。他写过一本颇受好评的政治学著作《权力的剧场,中共党代会的制度运作》。(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2-text)
    时间轴:
    01:20 吴国光如何评价20大政治局常委名单
    06:11 吴国光如何评价20大常委中“团派”全部出局
    08:24 本次20大被换下来的人会面临什么下场
    12:49 如何从本届政治局和常委的人选看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以张又侠为例
    17:48 如何看待李强和蔡奇的职务
    22:04 20大政治局和常委大换血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会有何影响
    28:41 吴国光讲述毛泽东在中共九大上的表演
    32:40 吴国光如何看待20大闭幕式上胡锦涛离场事件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20大专题】吴国光:极权时代反抗的可能性 Oct 15, 2022

    在中共20大召开之际,《不明白播客》推出一系列与20大有关的专题访谈节目,讨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话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任高级研究员吴国光,谈一谈他对中国社会和中共的理解,以及他认为在大数据监控无孔不入的年代,被压制的个体可以做什么。(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1-text)
    吴国光1977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后来进入《人民日报》评论版。1986年他被借调到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工作,参与中共十三大前后政治改革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吴国光于1989年春天到美国进修,六四之后留在了美国,199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来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任教,2022年到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任高级研究员。他写过一本颇受好评的政治学著作《权力的剧场,中共党代会的制度运作》。
    时间轴:
    02:30 二十大之后,中国会越来越像朝鲜吗
    07:44 中国是一个“极权国家”吗
    12:00 习近平有毛泽东那样的个人魅力吗
    13:35 二十大之后,习近平的权力还有边界吗
    16:46 “集权”体系根深蒂固的问题
    19:26 过去十年中共自己的组织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
    23:07 中共当局是在难以回头地制造革命吗?在极权时代还有反抗的可能性吗
    31:40 吴国光认为普通人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
    35:38 普通人应该如何在极权社会中保持希望
    38:40 习近平会终身执政吗
    42:20 中共内部的习近平想要终身执政有任何制约吗
    44:38 为什么中共内部对精英集团对习近平对抵抗如此微弱
    48:32 为什么吴国光不愿意预测20大常委
    51:52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阿扎尔·纳菲西 著
    2. 《退出、呼吁与忠诚》 阿尔伯特· 赫希曼 著
    3. 《自我颠覆的倾向》 阿尔伯特·赫希曼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20大专题】蔡霞:我为什么对中共绝望? Oct 09, 2022

    在中共20大召开之际,《不明白播客》推出一系列与20大有关的专题访谈节目,讨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话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前中共党校教授蔡霞来讲她所认识的中共。
    蔡霞出生于红色军人家庭,她自称曾经是“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名副其实的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人。蔡霞1992年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共党建。
    蔡霞曾经致力于推动中国共产党改革,希望中共能够从党内民主开始,经过长期努力,最终走向宪政民主。她说在习近平2012年上台时,她“对中国充满了希望”,但很快她就发现这个党和这个国家都在朝相反的方向走。
    她从私下怀疑逐渐发展到公开异议,从在中央党校教授党的中高级干部、受中宣部邀请参与撰写理论学习纲要,受邀到中南海讲课,到被训诫、被审查,直至2020年因批评习近平被开除党籍。(文字版全文:bit.ly/bmb-020-text)
    时间轴:
    01:30 蔡霞进入中央党校的缘由
    04:55 近年来到中央党校进修的干部有什么变化
    08:14 来党校进修的干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15:56 中央党校内会讨论政治改革吗
    23:35 十年前蔡霞在做什么,她怎么描述十年前的政治氛围
    29:47 蔡霞对习近平看法转变的经历
    38:55 为什么蔡霞把中国社会定义为“极权体制”
    45:28 是什么时候开始中共开始把蔡霞当作异己
    47:15 蔡霞到中南海给官员讲课的经历
    54:20 蔡霞在2016年替任志强发声之后的经历
    1:00:39 中央党校领导找蔡霞谈话的经历
    1:04:29 蔡霞2020年批评习近平讲话的背景
    1:12:26 蔡霞对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感情
    1:16:18 蔡霞的3次“退党”经历
    1:17:43 蔡霞如何反思自己几十年在党校工作的经历
    蔡霞文章:
    1. 《失败的党:一个体制内人士与北京决裂》——《外交事务》杂志 2020年12月
    2. 《习近平的弱点:狂妄与偏执如何威胁中国的未来》——《外交事务》杂志 2022年9月
    3. 《中共眼中的中美关系:一个局內人的观点》胡佛研究所 2021年6月(中文版在后半部)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20大专题】江雪/张洁平:中国媒体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 Oct 02, 2022

    中共20大召开之际,《不明白播客》推出一系列与20大有关的专题访谈节目,讨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话题。今天是第四期,我们讨论中国的媒体在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
    2012年习近平就任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之后,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他首先打击的对象之一:从2013年初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到打击微博大V,到2016年的“党媒姓党”。10年后的今天,中国媒体进入了万马齐喑时代,重大事件发生后完全没有媒体跟进报道。
    今天我们请来了经历了各种波折之后依然充满新闻热忱的两位媒体人,请她们讲一讲过去10年中国媒体经历了什么,探讨一下没有独立媒体对中国的普通民众以及政府意味着什么。
    江雪曾经是西北一家著名的市场化媒体的首席记者、评论部主任,现在是独立媒体人;张洁平先后任职于《亚洲周刊》、《阳光时务周刊》、《号外》,她是《端传媒》的创始主编,后来创办了去中心化的内容创作与讨论平台Matters。她现在是一家名叫“飞地”的独立书店的老板。(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2:02 2012年的时候,江雪在做什么
    04:42 张洁平在习近平上台前,采访专家关于习近平是否是一个“改革者”的经历
    07:45 什么是市场化媒体
    10:54 中国政府对市场化媒体对审查形式是什么
    14:54 张洁平给中国大陆媒体供稿的经历
    18:23 中国媒体的“黄金时代”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有什么标志性事件吗
    26:20 江雪为什么在2014年离开机构,变成独立记者
    30:44 为什么武汉疫情爆发初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报道?是中国政府在当时放松了审查吗
    36:39 为什么中国政府能够把灾难变成宣传的机会
    38:53 中国政府为了防止记者报导都有什么手段
    43:49 为什么中国人接受采访越来越谨慎,经常要求化名、打码、变声
    46:36 袁莉讲一个记录因言获罪的中国人的推特用户
    47:09 张洁平讲香港媒体近年来的变化
    50:02 没有独立媒体,对普通民众和政府意味着什么
    1:01:47 面对如此大的危险,为什么江雪还要坚持报道
    1:09:31 在做新闻如此艰难的时代,年轻人还应该学新闻、做记者吗
    1:12:26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江雪:
    1.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 著
    张洁平:
    1. 《战火中国1937-1952》 方德万 著
    2. 《爱的艺术》 弗洛姆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20大专题】Victor Shih:从中共历史上党争看20大高层走向 Sep 24, 2022

    中共20大召开在即,习近平连任第三届几乎已没有悬念。现在最多的猜测聚焦于下一届常委将会全部是习派,还是会有一两个非习派?不同的常委构成对习近平以及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统治的27年、特别是他后期的高层人事安排中得到哪些启示?
    本期20大专题,《不明白播客》荣幸地请到 Victor Shih 教授来回答这些问题。Victor Shih/史宗瀚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银行政策,财政政策和高层政治。
    他今年出版了一本英文版新书 《弱者联盟:从毛式计谋到习式崛起》;他也为新加坡大学出版的合辑《展望中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贡献了一篇文章,对20大可能的领导层特别是常委人选从年龄、派别和特长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1:27 Victor Shih 写《弱者联盟》这本书的由来
    04:05 大跃进对毛泽东的高层策略和人事安排的影响
    11:05 毛泽东如何利用、操纵许世友
    15:44 为什么打倒“四人帮”后是邓小平得以执掌大权
    22:14 为什么江泽民、胡锦涛这些没有什么背景的技术官僚在1989年后成为中共领导人
    24:55 关于太子党的介绍
    29:42 习近平在太子党中为何脱颖而出
    34:11 习近平统治这10年的高层干部任命的主要特征
    36:08 Victor Shih 如何看待蔡霞对于习近平“之江新军”的评价
    38:37 习近平对于军队的把控如何
    41:13 Victor Shih 对于20大常委的预测
    44:53 如果下一届常委都是习派,对于中国意味什么
    46:10 常委的人选对于是否持续清零政策有何影响
    48:08 中共内部对习近平的权力边界还有任何制衡吗
    49:33 清零政策会对习近平的权威造成伤害吗?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吗
    57:17 习近平会一直执政下去吗
    59:26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张春桥:1949年及以后》 郑重 著
    2. 《我的回忆》 张国焘 著
    3. 中共政治精英数据库 CCP Political Elites Database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20大专题】金冬雁:新冠清零还会持续多久? Sep 18, 2022

    中共20大召开之际,《不明白播客》将会推出一系列与20大有关的专题访谈节目,讨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话题。今天是第二期,我们讨论中国的新冠动态清零政策。
    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三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但中国依然坚持严格的清零政策,封城、隔离、核酸检测依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政策?20大后这个政策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清零,中国医疗资源被会被击垮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香港大学医学院病毒学教授金冬雁,让他来回答新冠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他对清零政策的理解。金冬雁主要研究病毒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1:23 疫情在世界大部分国家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
    03:24 自然感染和接种疫苗的区别
    07:57 为什么香港会发生今年年初时很多老人死于新冠的惨剧
    11:18 为什么中国的疫苗普及做得不够好
    13:18 为什么金冬雁认为抗原检测是比核酸检测有效得多的手段
    16:33 中国的新冠政策是被核酸利益集团绑架了吗
    23:27 为什么金冬雁认为新冠一定会在中国大爆发?大爆发之后一定会导致医疗资源被击垮吗
    30:02 中国的疫情在20大之后如何发展?冬季疫情会大爆发吗
    36:53 金冬雁评价中国和俄罗斯不批准mRNA疫苗可能的原因
    38:43 假如疫情真的要放开管理,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引导民众正确地看待病毒,消除民众的恐惧
    42:06 连花清瘟有用吗
    45:00 金冬雁评价中国现有的新冠防疫政策
    45:25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大流感》 约翰·M·巴里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20大专题】许成钢:中国经济还有希望吗? Sep 10, 2022

    中共20大召开之际,《不明白播客》将会推出一系列与20大有关的专题访谈节目,讨论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等话题。今天是第一期,我们讨论中国经济的未来。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几十年来最大的挑战,总理李克强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经济政策。事实上,靠房地产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无以为继,消费不振,年轻人失业率达到近20%,很多私企不愿意做长期投资,企业家人心惶惶,还有几乎无法避免的人口危机。
    但同时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是世界很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科技创新能力在过去20年有长足发展,还有经受过激烈市场竞争考验的企业家阶层和任劳任怨的中国民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许成钢教授来谈一谈习近平执政10年来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并展望20大后中国经济政策可能的走向。许成钢是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转轨经济学。(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1:42 为什么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增长得那么快?如何看待“中国奇迹”
    7:34 许成钢如何评价习近平这10年的经济成果
    14:07 中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18:22 关于“土地财政”的科普
    25:55 为什么习近平之前想要打压房地产行业
    28:02 中国的消费占GDP比重为何一直无法提高
    32:22 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5:37 为什么许成钢将中国定义为“极权体制”
    37:28 许成钢如何看待习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
    42:55 如何看待“中等收入陷阱”这一说法
    46:53 为什么许成钢认为中国会坠入70年代苏联而不是“中等收入陷阱”
    55:27 中国经济接下来可能会如何发展
    57:37 为什么相较于政府负债率同样很高的日本,中国政府的债务更危险
    1:03:00 中国的经济政策在20大后可能会有转变吗
    1:07:51 许多人将现在中国的新冠清零运动比作文革,作为亲身经历过文革的许成钢怎么看这种说法
    1:10:59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二手时间》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
    2.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 著
    3. 《法律、立法与自由》 哈耶克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马杰:元宇宙真的来了吗 Sep 02, 2022

    元宇宙这个词这几年不停地出现在媒体报道或者我们身边的谈话中。搞艺术的人想出了挣钱的办法叫NFT,脸书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Meta,微软买了游戏公司暴雪说是为了在元宇宙立足。苹果、谷歌也都在开发自己的虚拟现实硬件产品,向元宇宙进发。
    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我们将不得不进入元宇宙吗?它真的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我们已经把过多的时间花在了网络上,忽略了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交流,元宇宙是否会让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离?
    今天我们请来百度副总裁、中国首个元宇宙产品“希壤”的创始人马杰和我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的优势与弊端,以及它将会与我们这些普通人产生什么样的联结。(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1:41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3:32 元宇宙真的到来了吗
    4:37 马杰曾经说元宇宙的概泡沫太多,该如何理解
    6:15 元宇宙泡沫破灭了吗
    10:03 作为一般用户,我们可以在元宇宙中看到什么
    13:50 元宇宙和Web3.0究竟是什么关系
    15:03 中国政府对Web3.0和元宇宙是什么态度
    18:11 中国的元宇宙创业者会重演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浪潮吗
    21:16 除了游戏,还有哪些元宇宙的应用
    26:40 用户如何接入元宇宙
    29:56 关于马杰在百度负责的“希壤”项目的介绍
    37:27 我们能在“希壤”上干什么
    40:47 元宇宙是必然会到来的吗
    42:26 元宇宙的弊端
    46:27 因为种种限制,会不会产生中国特色版的元宇宙
    51:20 马杰对于元宇宙行业发展的预测
    55:50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神经漫游者》 Neuromancer 威廉·吉布森 著
    2. 《头号玩家》斯皮尔伯格 导演
    3. 《失控玩家》肖恩·利维 导演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崔静雯:汉服、和服和马面裙 Aug 26, 2022

    这个夏天,服装引发了不少争议。先是欧洲的中国留学生指控迪奥盗用中国的马面裙,搞文化挪用,要求迪奥道歉。本月一位女孩身穿和服走在苏州淮海街上,被警察以寻衅滋事为由带走,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
    后来这位女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也穿过汉服,而且还经常穿,她也曾很自豪的向日本人介绍中国服装。为什么汉服、和服和马面裙能引发这么多激烈的争论?和服与中国文化、汉服和民族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这一期我们请来自称为“人类学流浪者”的崔静雯来谈一谈服装和我们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是什么关系,以及文化挪用中,所谓文化的所属权和殖民主义的内在联系。(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1:23 为什么崔静雯会开始研究汉服
    7:15 汉服和民族主义、消费主义和中国官方的指引有何关系
    12:55 汉服爱好者到底是什么样的群体
    17:35 为什么很多汉服看上去比较廉价?为什么许多人穿汉服的同时却穿着运动鞋
    22:56 提倡汉服是不是也有对文化正统性和纯正性的追求
    27:09 为什么汉服爱好者认为Dior的裙子是抄袭马面裙,是文化挪用
    36:44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古代衣服那么好看
    37:25 汉服爱好者真的认为中国文化命脉面临断流的危险吗
    42:55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服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49:38 中国变得更富有、强大了,我们的文化也应该更强势一些吗
    52:46 喜欢“国潮”品牌的人和喜欢汉服的是同一批人吗
    54:06 有统计中国只有700万汉服爱好者,但是他们的声音那么大
    嘉宾推荐:
    1. 《汉服归来》 杨娜 著
    2. 《The Great Han: Race, Nationalism, and Tradition in China Today》 凯大熊(Kevin Carrico)著
    3. 《羌在汉藏之间》 王明珂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Paul Huang:台湾为武统做好准备了吗? Aug 20, 2022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环绕台湾岛进行了一周的实战军事演习,模拟对台封锁。虽然北京方面回避武统这一说法,但对台湾和国际社会来说,武统已经越来越不是个“是否”的问题,而是个“何时”的问题。
    那么面对规模庞大、军事预算充足的对岸,台湾在军事上是否对武统做好了准备?
    不明白播客请来了台湾民意基金会的研究员 Paul Huang 黃柏彰来讨论一下台湾的军事实力和台海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48 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哪些条件会促成战争爆发
    2:13 对大陆在Pelosi访台之后军演的评价
    4:46 Paul Huang发表的针对中国军力对台威胁的报告
    6:44 中国攻打台湾可能的第一步是什么
    11:49 通过这次军演,Paul Huang是否维持对台湾军备的批评
    13:50 如何评价中国官媒发布的“台湾锈迹斑斑的护卫舰“照片
    17:39 中国一旦攻打台湾,台湾可以支撑24小时吗
    25:03 台湾民意基金对于Pelosi访问的最新的民调结果
    30:50 为什么台湾民意基金发现53%的台湾人支持独立
    34:34 台湾兵役制度的现状和评价
    41:45 为什么Paul Huang说台湾国防部还是处于落后独裁国家的状况
    44:27 为什么民意不足以改变台湾军事系统的现状
    47:37 如何评价美国对中国攻台的军棋推演
    50:00 Paul Huang认为中国武力攻台后最可能发生的情况
    53:23 台湾是否可以让中国放弃武力攻台的打算
    嘉宾推荐:
    1. 《光荣之路》 斯坦利·库布里克 导演
    2. 《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John Bolton 著
    3. 《红星照耀太平洋》 吉原恒淑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葛兆光:传统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曲折和挫折 Aug 12, 2022

    葛兆光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与《何为中国》。在《何为中国》一书中,葛兆光指出,“中国”与“中国文化”含义是不断演变的,要避免作单一的定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传承。
    本期节目,我们采用一个特殊的讲坛的方式,向葛兆光老师提了一个大的问题,即古代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然后由葛老师来回答。
    我们希望能够请葛老师从历史学家的视角来为我们分析,古代中国人对于自我和世界的定位,这种认知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探讨历史,来更加理性地认清现实。(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1:45 先秦时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特点
    3:38 中国历史上可能出现的四次改变认识世界的机会
    6:19 关于“洛下无影”的故事
    8:50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改变认识世界的机会
    13:46 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改变认识世界的机会
    15:58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改变认识世界的机会
    19:00 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到何时才真正开始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19:45 我们可以从中国认知世界的挫折历史里学到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
    22:40 如何看待中国人自大和自卑并存地认识世界的态度
    27:24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世界简史》杰弗里·布莱内 著
    2. 《活着》 张艺谋 导演
    3. 《文明》 肯尼斯·克拉克 讲述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台湾人怎么看佩洛西访台? Aug 06, 2022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8月2日和3日在台湾进行访问,北京对此反应强烈,在台湾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对台湾和美国宣布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台湾人对此是怎么想的?解放军这几天的军演真的能达到其震慑台湾和台湾人民的目的吗?有多少台湾人希望维持现状?台湾人自己怎么看待台湾在中美关系之间的角色?
    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了两位在台北的年轻人一起讨论这个话题。陈莉雅是前《端传媒》、《好奇心日报》记者,现为独立记者​​。江怀哲Jeremy是前外交智库研究人员、科技业幕僚,现为管理顾问。(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1:28 台湾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心佩洛西的访问的
    03:17 为什么普通台湾民众一开始并不关注佩洛西的访问
    06:42 台湾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赞同统一还是独立
    12:54 为什么有超过50%的台湾人赞同“维持现状”
    16:59 “维持现状”现实意义的转变
    19:25 国民党对于佩洛西访问的态度
    24:35 为什么提起国民党,大家都笑了
    26:06 类似韩国瑜这样试图走亲中路线的政治人物还有市场吗
    30:32 中国政府在台湾年轻人眼中是什么形象
    37:22 台湾人怎么看中国大陆网民的言论
    42:30 台湾人怎么看待台湾艺人被小粉红出征
    45:20 解放军军演能否震慑台湾民众,大陆的经济制裁对台湾民众影响如何
    48:25 为什么江怀哲认为佩洛西访台余波会持续很长时间
    52:17 台湾人怎么看自己处于中美关系之间的角色
    57:09 台湾人是否担心再次被美国抛弃
    56:55 中美关系如此低迷,是否意味着台美关系会有所突破
    1:04:11 嘉宾推荐
    1:08:59 江怀哲对于《台北人》的评价
    嘉宾推荐:
    陈莉雅:
    1. 《悲情城市》 侯孝贤 导演
    2. 《一一》 杨德昌 导演
    3. 《台北人》 白先勇 著
    江怀哲:
    1. 《女朋友,男朋友》 杨雅喆 导演
    2.《李登辉执政告白实录》 邹景雯 著
    3. 《宫前町九十番地》 陈柔缙 执笔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叶千荣:安倍遇刺——两个家庭悲剧背后的统一教会 Jul 29, 2022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街头演讲时遭遇枪击,遇刺身亡,享年67岁。犯罪嫌疑人为41岁的前海上自卫队员山上彻也。根据山上的供词,他的行凶动机是对某宗教团体心怀憎恶之情。
    “统一教”是什么?宗教和教会在日本的法律和政治中是什么角色?山上彻也与“统一教”的关系以及他对于安倍首相的政治理念的立场是什么?安倍前首相去世会对中日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了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来探讨以上的问题,与我们一起分析嫌犯山上彻也为何如此憎恨“统一教”,以及这个教会对两个家庭造成的悲剧和对日本政治的影响。(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0:57 刺杀安倍晋三的山上彻也的成长背景
    11:20 山上彻也制作霰弹枪的技能是在海上自卫队时学习的吗
    12:30 山上的政治倾向如何
    13:30 关于“统一教”的介绍
    14:54 安倍晋三和“统一教”有关系吗
    18:02 安倍于2021年给“统一教”的视频致辞曾引起争议,他是如何回应的
    20:25 “统一教”对日本政治有何影响
    21:30 安倍遇刺与“统一教”的关系会否导致日本民间对“统一教”的看法有所改变
    24:54 日本国民对于安倍国葬的看法
    27:22 如何评价安倍晋三
    31:33 安倍晋三去世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
    33:42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亿万 (Billions)
    2. 南方女王 (Queen of the South)
    3. 黑金圣地 (Ozark)
    4. 末日孤舰 ( The Last Ship)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闾丘露薇:我在波兰做义工 & 中国战狼外交是如何崛起的 Jul 22, 2022

    中国政府和网民对俄罗斯的支持是否会让乌克兰人民对中国人抱有敌意?中国的战狼外交政策是否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中国的外交官是否可以通过走战狼路线获得升迁?中国的战狼外交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本期《不明白播客》请到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听她分享在乌克兰当志愿者的经历以及她与人合作新发布的论文《新时期的战狼外交官和外交》,一起讨论中国的战狼外交中咄咄逼人、甚至充满敌意的言论是否反映中国官方的外交政策,以及战狼外交官的出现与习近平对外交政策的指导有何关系。
    闾丘露薇是中国二十多年来最有名的记者之一。她曾报道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到SARS第一线采访医生和病人,并在中国领导人出访时多次近距离观察和报道。她于2015年离开任职19年的凤凰卫视,现任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1:45 闾丘露薇为什么要选择在波兰做义工、帮助乌克兰难民
    09:40 闾丘介绍参加的两个义工组织的
    13:43 对Russians for Ukraine义工组织发起者的采访
    16:07 这次的乌克兰难民潮和以往的战争难民潮有何不同
    20:31 普通乌克兰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会否因为中国政府支持俄罗斯而改变
    23:37 为什么要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文本来分析“战狼外交”
    30:41 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和江泽民、胡锦涛时代有何改变
    34:45 袁莉和闾丘露薇于20年前初次见面时与王毅会面的经历
    35:22 王毅为何曾经被称为“妇女之友”
    40:50 “战狼外交”是否代表中国官方的外交路线
    47:47 为什么在习近平治下,外交语言变得越来越有敌意
    51:46 为什么“战狼外交”可能在另一个意义上成功
    56:17 “战狼外交”是一个好的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办法吗
    1:01:33 唐家璇在私人对话中向闾丘露薇说中国外交“不扛旗”的经历
    1:04:01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 James Scott 著
    2.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Todd Gitlin 著
    3. Journalism: Why It Matters, Michael Schudson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刘亚伟: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支持俄罗斯 Jul 15, 2022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已经进入胶着状态。在这场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上有大量声音支持俄罗斯、支持战争、支持普京。但是中国支持俄罗斯的人真像互联网上看到的这么多吗?他们都是谁?为什么学历高的人反而更容易相信阴谋论?
    美国卡特中心在3月28日至4月5日期间对近5000位中国网民展开了一份匿名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观点以及对于俄中关系的真正看法。
    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了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回顾这次调查的发现,同时也请他从一个研究中美关系和中国政治改革多年的学者角度来分享他对时局的看法。(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1:04 做此次关于中国网民对俄乌战争看法问卷调查的缘由
    05:33 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结果,是否有令人吃惊之处
    07:15 为什么学历越高的人越相信阴谋论
    16:16 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有什么变化,美国当局应当注意什么
    20:56 为什么美国人如此关心中俄伙伴关系
    27:44 中国提出中俄两国关系“上不封顶”这一说法是否是失算了
    31:56 中国政治改革还有希望吗
    37:12 中国想要成为超级大国,还缺少什么
    40:46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可以避免的战争:美国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之间灾难性冲突的危险》(The Avoidable War: The Dangers of a 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 ) 陆克文 (Kevin Rudd)著
    2. 批判性阅读:《长期博弈:中国取代美国的大战略》 (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杜如松 (Rush Doshi) 著
    3. 电视剧《人世间》原著 梁晓声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陈志武:风险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史 Jul 08, 2022

    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于今年出版了新书《文明的逻辑》,他提出迷信、家庭、宗教、金融市场和国家等,都是人类为了规避风险而发明出来的,并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探讨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人类历史中的创新。
    《不明白播客》本期请来陈志武教授,听他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和分析不同的文明与社会,和他一起讨论迷信、神话、宗族和儒家思想对于规范人类行为和统治者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陈志武六零年代出生于湖南农村,80年代到美国留学,90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99年起任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17年。2016年,他搬到香港,任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和金融学教授。他的著作包括《金融的逻辑》、《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等。(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1:08 陈志武在湖南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学术生涯的影响
    6:38 写《文明的逻辑》是为了回答什么问题
    14:38 中国最早建立中央集权,拥有灿烂的儒家文明,为何对人类科技的贡献那么小
    23:44 为什么在基督教文明发生工业革命的时候,儒家文明固有的特点变成了它最大的弱点
    27:10 当代中国还算儒家文明吗?如果不算,那是什么文明
    31:25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成为宗教
    36:20 拥有健全法制的现代民主社会也需要迷信来统治吗
    37:00 为什么中国皇帝死于非命的概率远超欧洲国王
    41:25 为什么中国解决不好皇帝权力交接的问题
    42:12 国家与教会在社会救助方面的竞争关系
    47:01 为什么陈志武认为佛教更像是迷信,而非宗教
    50:34 为什么没有一个有组织化的宗教在中国扎根
    57:58 民间应该如何应对人类文明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1:04:23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著
    2. 《人类之旅》(The Journey of Humanity: The Origins of Wealth and Inequality)奥德·加洛尔 著
    3.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史蒂芬·平克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白鱼/来福: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女权男 Jul 01, 2022

    一个男人在性骚扰女性被拒绝后恼羞成怒,和同伙当街殴打这位女性和同伴。很多女性感同身受,为此写文章发帖解释她们为什么如此恐惧,希望有所改变。但众多男性仍然否认这于性别有关。在女性的生存空间被无限挤压的当下,这种向男性解释的过程让很多女权主义者感到疲倦。
    今天我们请来了一女一男两位女权主义者,来谈一谈女性是否有必要教育男性承认性别不平等,以及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每一个人,特别是男性,能为女权主义做些什么。
    白鱼是专栏作者,创作歌手,一位住在台北的北京女孩。来福是时评作者。(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2:08 白鱼的女权意识是如何树立起来的
    08:08 白鱼为什么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愤怒,该如何排解愤怒
    12:15 作为一个“女权男”,来福如何看待男性在唐山事件中的不作为
    19:24 除了写文章,来福还为女权主义做了什么
    27:18 男性作为女权主义者的优势
    30:00 普通男性怎么看待“女权男”
    37:10 白鱼在北京身体力行做女权的经历
    43:37 男性能为女权主义做的35件事
    47:00 白鱼说如何分辨一个男性是不是真女权主义者
    51:07 为什么自由派希望中国人多一些愤怒,但是却认为女权主义者过于愤怒
    51:56 极权和父权的关系
    54:57 社会运动空间急剧缩小,女权主义者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议程设置
    嘉宾推荐:
    白鱼:
    1. 《不只是厌女》凯特·曼恩 著
    2. 《女神自助餐》刘芷妤 著
    3. 《饥饿》罗克珊·盖伊 著
    来福:
    1. 《自制男人》诺拉·文森 著
    2. 《素食主义者》韩江 著
    3.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何嫄:中国女性面临的最大困境 Jun 24, 2022

    近日河北唐山一家烧烤店内发生男性性骚扰、围殴女性事件。店内监控录像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众多女性感同身受,讲述自己被骚扰、被殴打的经历,希望能创造一个对于女性更加安全、公平的生活环境。主流舆论也将这起事件定义为刑事案件,众多男性也表示不同意这起事件与性别有关,指责女权主义者制造性别对立。
    《不明白播客》请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全球繁荣研究中心的何嫄,和她一起讨论为什么女权主义在中国被如此污名化,以及中国女性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何嫄在本期节目中将会从社会研究者的角度回答性别议题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明明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性别,不少男性却称受到了女性的压迫?女权主义者还有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和男性对话吗?在女权运动被打压、运动空间几近消失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1:43 何嫄研究性别问题的缘由
    04:30 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05:35 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女性地位已经很高了吗
    9:56 女性的社会地位指的是什么
    13:54 对于女性退休年龄的讨论
    15:50 中国女性在争取权利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19:55 为什么中国政府会如何敌视女权运动
    25:48 什么是“系统性的性别暴力”
    29:00 为什么许多人不认同中国存在“系统性的性别暴力”
    29:54 为什么中国对女权主义有这么多污名
    33:54 为什么有许多人对女权主义很反感,觉得她们太激进、太愤怒
    42:00 为什么一些中国自由派在其他方面要求中国人勇敢、愤怒一些,但面对勇敢的女权主义者却容易认为她们太愤怒、太激进
    43:50 应该如何看待女权和人权的关系
    48:00 还有和男性对话、教育男性的必要吗
    53:57 面对威权政府,女性指责唐山事件中在场男性懦弱是否有失公平
    58:33 紧张的两性社会关系有缓和的办法吗?在社会运动的窗口基本全被关闭的政治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些什么
    1:03:35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 故事FM特辑《我在日本黑帮当老大》(小宇宙链接)
    2. 《以自由看待发展》 阿马蒂亚·森 著
    3. 电影《女性参政论者》Suffragette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伊险峰/杨樱:上海封城中的文艺复兴 Jun 17, 2022

    上海封城像中国现代史上一次次的人造灾难一样,没有媒体被允许诚实全面地记录、报道,几乎所有的表达都是个人视角,屈辱的市民只能用转发来表达抗议。但同时,上海封城也促成了一次小小的文艺复兴。诗歌、音乐、小说、图片、视频、脱口秀、播客,甚至笑话都精品迭出。
    《小鸟文学》做了三期上海封城特刊,把散落在互联网各个角落和无数手机截屏里的内容用编辑的语言和审美记录了下来。
    在这期节目里,《不明白播客》与《小鸟文学》共同创始人伊险峰和杨樱讨论了在大时代面前他们作为写作者和出版人有哪些冲动,以及记录与历史的关系。
    伊险峰是《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办人。他与杨樱共同创办过非常有影响力的《好奇心日报》,并一起创作了关于沈阳和沈阳人的非虚构书《张医生与王医生》。(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2:58 伊险峰在办公室住了两个月的缘由和经历
    12:18 为什么在动荡时期,江湖上的人更容易找到生存的办法
    18:48 上海封城期间出现的各种艺术作品可以被称作是文艺复兴吗
    28:13 为什么选《试着勇敢一点,把zy写成自由》这首诗
    41:38 「另存为·上海市民艺术展」特刊的照片是如何挑选的
    46:57 如何看待创办《好奇心日报》以来办媒体和文学杂志的经历
    53:14 真实记录时代几乎是死路一条吗
    57:55 人在被权力驯服下是否会逐渐适应并忘记正常生活
    59:51 上海封城可能的社会影响以及“社会想象”
    1:07:05 上海人在封城中进步的地方
    1:10:10 还会继续写作吗
    1:15:38 伊险峰谈韬光养晦
    1:17:50 嘉宾推荐书目
    嘉宾推荐:
    杨樱:
    《休战》 普里莫·莱维 著
    《客居己乡》 哲尔吉·康拉德 著
    《人各有异》 E.B.怀特 著
    伊险峰:
    《出埃及:我的记忆》 安德烈·艾席蒙 著
    《说吧,记忆》 纳博科夫 著
    以赛亚·伯林的著作,如《俄国思想家》和《浪漫主义的根源》等
    欢迎在App Store下载、订阅《小鸟文学》,支持原创文学作品,也可以在不明白播客官网阅读《小鸟文学》封城特刊。
    片尾曲:上海市民于5月26日晚在街头演唱的《明天会更好》。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润学与最后一代:来自90后00后的心声 Jun 10, 2022

    中国的90后、00后以“粉红”著称。他们在经济繁荣年代出生、热爱新四大发明,厌恶任何对中国的批评。他们会翻过防火墙到脸书上出征,抵制NBA、耐克和加拿大鹅。他们喜欢说“厉害了我的国”,叫美国和全世界来抄中国作业。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他们考研、考公,抱怨996,声讨资本家,梦想过上躺平的生活。
    今年,奥密克戎爆发后,全国有三四亿人口或多或少体会到了封控的滋味。三四月以来,“润学”在年轻人中突然变得火热起来。五月份,上海一名不愿被强制转运隔离的男子,在警察威胁他不配合会影响三代时回复说:“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最后一代”突然火了起来,被称为“史诗级的对白”。
    《不明白播客》邀请到两位年轻人,一位90后,一位00后,请她们来谈一下为什么在考虑“润”,以及为什么“最后一代”这个说法引发了如此强烈的共鸣。(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2:27 对“润学”的理解
    07:48 “润”出去的办法
    12:40 对“润”出去后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16:47 “润”不出去怎么办
    19:24 对“最后一代”视频的反应
    22:47 作为女性,将来是否愿意生孩子
    35:07 如何看待“躺平”
    40:40 女性是否对“最后一代”这个说法更有共鸣
    43:50 日常生活中会自我审查吗
    46:19 为什么感觉日常生活中小粉红那么多
    52:16 中国变成什么样子,你们才会愿意留下来
    嘉宾推荐
    星星:
    1.《画地为牢》(Prisons We Choose to Live Inside) Doris Lessing 著
    2.《犹在镜中》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
    3.《斯通纳》(Stoner)John Williams 著
    Doris:
    1.《梅里雪山》小林尚礼 著
    2.《巨浪下的小学》(Ghosts of the Tsunami)Richard Parry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裴敏欣:上海清零的政治逻辑 Jun 01, 2022

    裴敏欣是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学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专制政权与威权体制的转型。作为文革后中国最早一批到美国留学的学生,裴敏欣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政治学者萨缪尔·亨廷顿教授。
    裴敏欣教授出版的书籍有:1994年的《从改革到革命:共产主义在中国和苏联的灭亡》;2006年的《中国被困的转型:专制制度发展的限制》;2016年的《出卖中国:权贵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共产党政权的溃败》。他目前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如何用监控来稳固政权的书。
    《不明白播客》与裴敏欣教授就中国坚持清零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进行了一场对话。(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1:02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上海封城乱象的看法
    04:20 中国在历史上有没有类似上海封城、坚持清零的时刻
    06:04 中共坚持动态清零的政治逻辑
    11:10 这次清零运动运用的统治手段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15:38 如何看待“上海新疆化、全国上海化”这一说法
    17:24 中国的数字极权会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22:25 中国能否变成一个大北韩
    26:40 上海解封后会否像武汉当初那样,民众开始感恩政府
    30:08 裴敏欣曾在2017年说“中国靠经济增长维持政府合法性的路已经快走到尽头了,中国现有体制还有十到十五年的时间,”这一看法现在是否改变
    33:40 尼克松访华是否是一个错误,中美关系在习近平任内是否还有有改善的可能
    40:58 中国共产党对西方的误解
    42:44 普通中国人应该如何在乱世中保持希望
    嘉宾推荐:
    1. 电影《东方西方》(Est - Ouest),豆瓣链接
    2. BBC战争纪录片《战场》(Battlefield)
    3. 《奖赏:石油、金钱与权力全球大博弈》(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 Power),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慕容雪村:武汉传来的声音 May 27, 2022

    慕容雪村曾是流行小说作家。他的小说非常接地气,非常世俗,甚至黑暗。一位读者在评论他的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时写道:“他先把我指向地狱,又让我抬头看天堂,最后告诉我,回到人间吧。“另一位读者评论说:“那么脏的书,却让老子哭成了傻X。”
    今年慕容雪村出版了他自2010年以来的第一本新书《禁城:武汉传来的声音》,写他在武汉封城及解封后的采访见闻。慕容雪村于2020年4月武汉解封前几天抵达武汉,并在那儿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访武汉的大街小巷。这本书在澳大利亚先出了英文版Deadly Quiet City,《不明白播客》邀请到慕容雪村,听他讲述本书写作背后的故事。(文字版全文)
    时间轴:
    02:14 为何如此恐惧,还要写《禁城:武汉传来的声音》这本书
    05:20 在四川山里写书时与安全部门打交道的经历
    09:00 写书过程中最吓人的经历
    11:22 为什么民众在武汉解封后对政府更迷信了
    16:12 如何看待当地医生对武汉真实死亡数据对估计
    19:58 上海解封后会否出现像武汉一样的情况,大家又开始唱赞歌
    22:21 可以从情感到道德上理解书中的每个人吗
    25:30 为什么上海封城后没有出现公民记者
    28:14 现在的中国和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相比,变化最大的是哪个方面
    30:55 对“润学”的感想
    34:12 现在留在中国与体制对抗并且付出代价还有意义吗
    38:04 由于审查,读者群急剧缩小,写作还有意义吗
    39:48 如何看待居住在异国他乡,却继续用母语写作
    嘉宾推荐:
    1. 不可磨灭的城市(Indelible City: Dispossession and Defiance in Hong Kong),Louisa Lim 著
    2. 干部国(Cadre Country: How China Becam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John Fitzgerald 著
    3. 监视之国(Surveillance State: Inside China's Quest to Launch a New Era of Social Control)Josh Chin/Liza Lin 著
    4. 张医生与王医生,伊险峰/杨樱 著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不明白播客简介 May 24, 2022

    当下中国最有趣的谈话都是在私下进行的。《不明白》播客希望把有趣的谈话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在这个黑暗、混乱的时代发出一点光亮和温度。
    这个播客是几位专业新闻记者联合发起的个人项目,不代表我们供职的机构。取名不明白是因为在这个魔幻的国度有太多不符合常理值得探究的事情。不明白播客为非盈利项目,不接受赞助和商业合作。
    我们希望每周能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不设限制的讨论。例如,为什么上海的封城措施比武汉更严厉?中国政府执着于清零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是什么?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和大翻译运动,哪个更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那些润成功的人都经历了什么?普通人应该关注气候变化吗?中国大力投资硬科技真的会有效吗?网络小说和游戏里反映了怎样的中国社会?关于核战争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我们预计这个节目每周一期,欢迎各位登陆不明白播客官网或者在各大平台搜索“不明白播客”收听,也欢迎大家订阅、分享。
    主持人:
    袁莉于2018年在香港加入《纽约时报》任亚洲科技专栏作者。此前14年她在纽约、北京和香港任《华尔街日报》记者、中文网总编和科技专栏作者。那之前她在新华社总社国际部任编辑并在泰国和阿富汗任驻外记者。


    官网:bumingbai.net
    推特:@bumingbaipod
    不明白播客 GitHub 文字版:bit.ly/bmb-git


      Related Podcasts

      Story of the Week with Joel Stein

      1

      Story of the Week with Joel Stein News
      Table for Two

      2

      Table for Two Entertainment News
      User friendly

      3

      User friendly Business
      Pivot – New York Magazine

      4

      Pivot – New York Magazine Business
      Amarica’s Constitution

      5

      Amarica’s Constitution News
      The David Knight Show

      6

      The David Knight Show News
      footer-logo

      Contact Us

      Toll Free: 844-670-7747

      Links

      • Home
      • Top Charts
      • Networks
      • Apps
      • Independents Podcasts
      • Podcast Advertising
      • Podcast News
      • Contact Us
      • About Us
      • Analytics & Insights

      Stay Connected

        Privacy, Terms of Use & Our Code of Ethics Protecting Content Creators Copyrights